君实凭什么挑战诺华的降脂药专利?
作者 | IvesDuran
来源:网络
2022年11月5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诺华研发的“降脂针”Inclisiran(商品名:Leqvio)第二次在进博会上展出,其 “一年两针” 长效、强效降脂的特点,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该药于2020年12月在欧盟首次获批,并于2022年年底在国内提交了上市申请,目前尚未在国内问世销售。
这是全球范围内上市的第三款针对高血脂症的PCSK9抑制剂。在此之前,安进和安斯泰来开发的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商品名:Repatha)、再生元和赛诺菲开发的阿利西由单抗(Alirocumab,商品名:Praluent),均在2015年在海外上市获批,并于2021年被纳入国内医保。
图:PCSK9全球销售额,来源:钛媒体
2022年,这三款PCKS9抑制剂的全球销售额逼近20亿美元。其中,安进的依洛尤单抗的销售额已经迈入十亿级“俱乐部”。
相较而言,诺华的Inclisiran虽然上市较晚,但销售额增长速度迅猛。诺华的财报显示,2021年, Inclisiran全年的销售收入达1200万美元。2022年Q3,该药的销售额达3400万美元,超过了上一年全年的销售表现。
且虽为后来者,但Inclisiran背后的创新实力不容小觑。随着商业化进程的推进,针对该药的中外技术较量也悄然展开。
01. 降脂药市场的“搅局者”——siRNA药物
Inclisiran是一种siRNA药物,可以通过基因疗法,直接阻止肝脏生产 PCSK9 蛋白,从而实现降低胆固醇的效果。相较于单抗类药物,该药每半年打一针,用药频率更低,极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该药起初由 Alnylam Pharmaceuticals(一家位于特拉华州的RNA技术公司,音译:阿尔尼拉姆医药品有限公司,下称Alnylam)研发。Alnylam研发到I期临床结束后,于2013年2月与The Medicines Company(下称MDCO) 签订了许可和合作协议,后者获得了Inlisiran的全球独家许可。
2015年之后,MDCO承担了Inlisiran全部后续开发和商业化的责任。为了达成这项交易,MDCO前期支付了2500万美元,另据协议约定,Alnylam还有权获得总计1.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并将根据Inlisiran每年在全球范围内的净销售额获得最高达20%的特许权使用费。2019年,诺华花费97亿美金将MDCO收入囊中,获得Inclisiran。
RNAi技术应用门槛高,是其许可费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科学家发现,双链RNA可以被核酸酶切割成21-25nt的小干扰RNA(siRNA),通过合成设计产生的 siRNA 可降解与特定疾病有关的靶向 mRNA,最终减缓或终止与疾病相关的不良预后(比如患者治疗之后,康复效果较差或可能存在后遗症)。相较于传统疗法,siRNA药物的疗效更加持久,可开发的适应症也更加多样化。
RNAi技术(RNA interference)被《Science》杂志评为2002年十大科学进展之首。2006年,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两位科学家因对 RNAi技术的重大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他们申请的US6,506,559专利,名称为“Genetic inhibition by double-stranded RNA”(双链 RNA 的基因抑制),解释了将双链 RNA 引入活细胞以抑制该细胞中靶基因的基因表达的过程。该专利后转让至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 Carnegie Institute of Washington)。
部分具有代表性的RNAi技术专利,来源:IPwatchdog
“Tuschl”专利家族,则是使 RNAi 成为治疗现实的关键专利,该专利家族描述了分离的双链RNA分子的方法及医药用途。之后,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在原有专利权基础上,提交了多个分案专利申请,进一步延长了RNAi技术的“专利寿命”。
之后,马普研究所将这些专利成果独家授权给Alnylam,促使后者成长为全球领先的RNAi技术公司。截至目前,该公司拥有5款获批药物,市值约160亿美元。
RNAi技术的应用并非易事。其中,如何将药物精准递送到对应的靶器官,对于药企研发来说,极具挑战性。
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Alnylam耗费了10年的时间,占据前期研发投入的80%。而后,Alnlyam通过与Arbutus达成合作,与后者达成了针对脂质纳米颗粒技术(LNP)的授权许可,推动了该公司首个RNAi药物Patisira(治疗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上市。
具体来说,LNP技术是通过将小核酸药物包裹在脂质体纳米粒中,避免被包裹的核酸药物被降解和清除,从而携带小核酸药物到达目标细胞。LNP的技术壁垒较高,与Alnlyam达成合作之后,Arbutus还将这一LNP技术以排他/非排他的方式授予了多个核酸药企业。
在后续小核酸药物研发中,Alynlam选择采用自身具有较强技术积累的GalNAc技术,将小核酸药物与化学分子相连,通过后者与细胞受体表面的结合,将小核酸药物运送至目标细胞。
GalNAc相较于LNP技术,在量产和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也推动了小核酸药物研发向常见肿瘤和慢病领域拓展。
目前,RNAi药物市场仍有较强的增长潜力。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用于全部适应症的RNAi疗法的全球市场规模已由2018年的1200万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3.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49.2%,估计于2030年将达250亿美元(折合2000亿港元)。其中,应用于常见病及肿瘤学的市场规模将占总市场规模的54%。
02. LNP递送技术专利之争,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
来源:Delivery of therapeutic small interfering RNA: The current patent-based landscape,2022 Sep 13, Mol Ther Nucleic Acids。
研究报告显示,从专利数量上看,绝大多数siRNA技术掌握在西方药企手中。其中, Alnylam是拥有siRNA递送专利最多的主体。
近年来,随着siRNA药物商业化进程的推进,核酸药企之间技术较量也愈发加剧,专利诉讼也率先由几家头部核酸药企业引发。
2022年,技术领先的核酸药企Alnylam、Arbutus、Curevac与Pfizer、Moderna、BioNtech等公司在美国、德国爆发多起mRNA专利诉讼。这些诉讼争议与LNP技术紧密相关。
涉诉专利
其中,Alnylam在美国特拉华州向Pfizer和Moderna发起的诉讼,指控两家企业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Spikevax、Comirnaty,侵犯了其享有的两件LNP专利。Moderna则辩称其在2014年之后重新设计了新的脂质解决了疫苗的递送问题。
目前上图所示的数起专利诉讼,暂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诉讼中,发起诉讼的一方并没有主张禁令,而是基于被控侵权产品的销售情况,寻求金钱赔偿。
作为核酸药的核心技术之一,LNP技术的早期专利的有效期截至2029年。如果后来者在药品研发过程中无法通过使用其他更为创新递送技术,绕过这一技术壁垒,专利纷争在所难免。
03. 君实的专利挑战,PCSK9领域siRNA 技术对抗
近些年,国内的创新药企也开始锚定RNAi赛道,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来源:CDE官网
2023年1月,君实生物1类新药JS401注射液首次申报临床。君实生物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JS401是公司与润佳(上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一种靶向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信使RNA(mRNA)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拟主要用于高脂血症等治疗。
来源:君实生物年报
截至报告披露日,全球仅有一款靶向 ANGPTL3 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Evkeeza®(Evinacumab-dgnb)获批上市,全球尚无同类靶点 siRNA 类药物获批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君实生物申报JS401注射液的时间,距离诺华申报Inclisiran注射液,不过间隔两个多月。相近的适应症,相同的疗法,两家企业在技术层面的较量自然不可避免。
近期,国知局发布的口审公告显示,Alnylam的ZL201380063930.5“PCSK9 iRNA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专利被提起无效宣告请求,口审日期定于4月12日。无效宣告请求人是李彩辉。公开资料显示,其为君实生物子公司君拓生物的IP负责人。该专利的摘要如下:
本发明涉及靶向PCSK9基因的RNAi剂例如双链RNAi剂,和使用这类RNAi剂来抑制PCSK9表达的方法以及治疗患有脂质失调例如高脂血症的受试者的方法。
截至目前,Alnylam共申请了161件中国专利。除了上述专利 ,另有ZL201580072874.0“B型肝炎病毒(HBV)iRNA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专利被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请求人是张媛。2022年9月,国知局作出审查决定,维持该专利有效。
药物申报之后随即对竞争对手发起无效,君实生物此举背后的动因,很可能是为了尽快扫清专利障碍。
那么,君实生物目前针对siRNA的专利布局情况如何?笔者以“君实生物”为专利申请人关键词,检索到其名下两件与siRNA相关的中国专利:
ZL202210705962.1“一种抑制ANGPTL3基因表达的siRNA及其用途”、ZL202210707102.1“一种抑制PCSK9基因表达的siRNA及其用途”,均尚未获得授权。
ZL202210707102.1专利附图
其中,ZL202210707102.1的专利文件中提到,“本发明siRNA偶联物能够长时间降低PCSK9蛋白水平、TG水平、LDL-c水平,结果优于对照Inclisiran”。
但君实生物申请专利保护的技术是否优于布局在先的Alnylam,还需要国知局审查判断。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些年,君实生物基于Fast-follow策略,在创新药领域动作频频。针对siRNA的研究与布局, 君实生物也已经进行了两三年的时间。
“我们的策略是,既跟随先进路径,也有自己的创新。特别是利用君实生物的单抗优势,改进siRNA的递送系统,比如尝试递送到肿瘤、肌肉细胞或神经细胞等。”君实生物苏州研发中心新药研发部总监李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自主研发方面,君实生物在年报中披露称,公司的SiRNA药物研发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毕,拥有完善的药物递送系统、化学结构改造系统。对外合作方面,君实、信达与圣诺制药达成合作,合作开发使用STP705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疗法。据报道,圣诺制药在中美两国都设有研发中心,主要聚焦肿瘤学、纤维化疾病及病症、病毒性疾病及心血管代谢疾病。圣诺医药独创了多肽纳米粒导入技术(PNP),可以将siRNA闭合包裹在多肽纳米颗粒内,保证siRNA不被肾脏过滤清除。
或许正是基于自身的创新积淀,让君实生物有底气主动挑战Alnylam的在先专利。如果君实生物在研的siRNA药物“完美”规避掉了Alnylam的在先专利,或者能够破除前方的专利壁垒,结果自然是好。但如果规避不掉,同台竞技之下就是风险,且将影响药品上市进程。
未来,随着更多国内创新药企入局RNAi领域,君实的专利挑战只是中外技术较量的开端。
参考资料:[1]【关注】深度研究:曙光初现,中国正加速迈入小核酸药物的大时代 | 高特佳Insights
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20806/content-1413601.html
[2]“第三类药物”即将进入“爆发期”,上海做好准备了吗
http://k.sina.com.cn/article_3844617568_e528356002002hn3o.html
[3]mRNA IP 2022 Year in Review: Pioneers Clash in Major Patent Litigations
https://www.jdsupra.com/legalnews/mrna-ip-2022-year-in-review-pioneers-4436862/
[4]Delivery of therapeutic small interfering RNA: The current patent-based landscap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263868/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