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洗稿”与借鉴、继承
作 者 | 魏岳江 丁莉莎
(本文系知产力获得独家首发的稿件,转载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5364字,阅读约需8分钟)
内容摘要:近期,“洗稿”成为媒体人议论的热题、媒体报道的热点、学术界争鸣的热词。有的媒体甚至报道说,“洗稿”行为就是通过对原创作品进行局部篡改、删减、拼凑后形成的伪原创。有的业内人士比喻说,一些公众号背后,实际上存在洗稿智能工厂产业链。有的夸大其词预言说,智能洗稿时代即将来临。有的深切担忧,认为“洗稿”戕害了原创精神;有的期盼,数字时代版权保护春天快点来,营造一个数字作品网络生态良好环境。
关键词:洗稿;原创;抄袭
洗稿一词源于洗钱,是新闻出版行业内部的专用词语。按照媒体的说法,就是一些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公众号编辑记者通过一系列搜索编辑加工、人工智能等手段,将新闻稿件标题相关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重新洗牌,使读者看不出真实的内容来源,争取新闻上线的时间,逃避著作权。按照媒体人士来讲,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6月3日,笔记在朋友圈浏览一篇文章说,不一样的眼睛会有不同的看法,不一样的嘴会有不同的说法,读后很受感悟,于是就提笔撰写如何理解“洗稿”与借鉴、继承这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朋友圈朋友分享。
“洗稿”:扑克牌游戏,不劳而获,徒劳无功
所谓“洗稿”,除了媒体的解释和媒体人士的比喻说法外,笔者认为,“洗稿”就是玩扑克牌游戏,孙悟空七十二变,万变不离其中,变来变去还是孙悟空。洗出来的稿件除了具有时效性、吸引读者眼球,增加点击率外,其他的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洗出来的观点结论、思想认识是别人的,徒劳无功,不劳而获。至于是否存在抄袭、剽窃行为无法定论,而应根据洗出来的稿件内容而定。
当前,互联网因其具有开放和共享特征,为抄袭、侵权、剽窃者推波助澜、敞开方便之门,加之网络作品版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新媒体彼此之间展开追求点击率竞争,洗稿行为在所难免,花样翻新、高招百出,瞒天过海、暗度陈仓。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行为值得警惕:
拼凑或抄袭:就是针对当前热点问题或热点新闻或新闻热词,有的公众号编辑记者或作者先下手为强,下笔如有神,搜索有关这一主题已经发表的网络文章,把其中主要内容或精华部分摘取出来,采取东拼西凑、拆东墙补西墙办法,通过重新排列组合进行深加工形成的文章,说是原创或是独家作品。有的自律点,文章结尾处注明资料和图片来源于某报刊某网络或互联网。更有甚者,对传统媒体网络版的文章进行摘编、综合、归纳形成的文章或简单易行,把作者网上发表的作品添油加醋直接推送,声明首创首发,也不注明来源和作者。
变通或篡改:就是有的公众号编辑记者或作者选择一个比较新颖的文章主题之后,从几篇相同题目的原创文章中摘录适合自己的需要内容粘贴在一起,采取将某些词语进行变通处理,降低学术期刊检测重复率。有的文章虽然没有明目张胆地抄袭别人,但是换汤不换药、改头换面、颠倒排序,只是用词用法不同。创作者把其中的几个句子或一段内容变通文字修改了,但仍就表达相同的意思。据媒体介绍,张爱玲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她把美国作家马宽德的《普汉先生》的故事稍加改编,尽管换了时代背景,但故事情节几乎相似,都是写俗世男女爱情的遗憾。近年来,随着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热潮而来的网络小说抄袭纠纷也是频繁发生,其中大部分作品涉及到的问题就是将他人作品的情节进行“变通”或篡改。另外,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篡改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花样翻新,更加智能化。媒体报道说,现在有一种在线自动生成“伪原创”的工具,该工具能通过同义词替换的方式,将一篇“变通”的文章让搜索引擎识别为一篇原创文章。
智能或抓取:就是目前数字新闻编辑记者仰慕已久的写稿机器人,能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一分钟内将重要新闻资讯和报告解读送达用户的人工智能软件。2009年,第一台写稿人工智能机器人率先完成一篇关于美国的职业棒球大联盟季后赛的新闻报道。此后,世界著名媒体《福布斯》开始成功尝试机器人写稿。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浪潮高潮迭起、汹涌澎湃,各种新媒体直播神器如VR、AV、H5、4D等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机器人搭乘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报道快车正向我们呼啸而来,深刻改变着融媒体以人为主体的编辑记者采访报道方式,开启人机(编辑记者与人工智能机器人)一体化数字新闻报道新模式,采访智能机器人走进直播间、电视频道、媒体网站,写稿机器人融进小说家家族、编辑行业,带来了媒体资源的重新洗牌,为数字新闻编辑记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018全国两会,新华社推出的智能神器-“媒体大脑”,从5亿网页中梳理出全国两会舆情热词,15秒生产发布了史上首条关于两会内容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第一时间用人工智能解析报告,MGC视频新闻里排出了“两高”报告里的高频词、新表述等内容,通过海量信息为网民带来2018全国两会观察,这在全球媒体中尚属首次。 写稿机器人是一把写稿行家里手,具有快速收集信息并输出分析的优势,但其目前思维简单,具程序化、简单化、控制化等特点,主要是发挥大数据在描述、判断、预测、信息定制、多向发布等算法功能,运用云计算、智能搜集、抓取、数据分析、智能处理等先进技术,对信息价值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重新排列组合,在第一时间用自然语言进行表达,最终生成一篇稿件。加之,人工智能机器人采写稿件,到目前为止还未公开报道过参考文献。自动生成稿件中,又无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中征求引用者的意见或作者同意引用后支付稿酬。目前,韩国新闻通讯社已经开始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记者撰写简单的财经与体育方面的新闻,美国《纽约时报》主编聊天机器人全天工作不休息,中国微软、百度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曾写出过诗之类的文件。2017年1月31日,苹果公司发布了创纪录的一季度财报,美联社数分钟之后即发表了题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的新闻报道,但这篇报道不是记者写的,而是智能机器人记者,或者说计算机写作软件(人工智能)写的。
未来全球竞争就是经济竞争,经济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竞争,科学技术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竞争,知识产权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原创作品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原创,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保护原创。原创作品,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最初的或最早的创作作品或独立完成的作品。原创作品贵在一个“原”字,“原”绝不是歪曲、篡改或者抄袭、剽窃他人创作,更不能改编、摘编、归纳、翻译、注释、整理他人已有的创作。原创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可创新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之作,既可独立作者也可合作,具有集体共识、群体智慧、社会价值所在,如原创小说、原创文学、原创音乐、原创论文、原创视频、原创游戏,等等。一部好的原创作品,就如同人饥饿时吃上一顿美味佳肴,让读者阅读起来百读不厌、观看起来津津有味,丰富读者的头脑,启迪读者的心灵,激发读者的思考,受益匪浅。由此可见,洗稿是原创的克星。如果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新媒体公众号就会把洗稿视为产业链、发财的主渠道,通过洗稿赚大钱,那不久的将来谁还会推送原创作品,谁还会挖空心思、刻苦钻研原创产品,新媒体公众号彼此之间必将展开扑克牌游戏竞争。洗稿行为好比一副54张扑克牌,一轮打完后开始重新洗牌,每次洗牌后54张扑克牌每张排序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还是54张牌,所以很难界定洗稿侵犯哪家版权,加之网络搜索引擎搜集资料快捷方便,需要啥资料就能短时间内搜集出各种类别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如此一来,就会发生大量的文字侵权案件,导致原创力的枯竭,我国文化事业就难以创新发展。互联网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开放和共享特征,也由此决定网络作品(数字作品)有别于传统作品。1999年,中国连续发生了3起有关因特网版权保护的新型案例,给我们敲响了网络作品急需保护的警钟,也为新著作权法的出台奠定基础。数字新闻(网络)作品著作权由于其具有传播快速、资源共享、复制粘贴等特点,被侵犯的可能性较之传统媒体著作权几率大得多,现在我国每年受理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著作权占比较大,其中一半都是网络案件。洗稿不仅发生在新闻媒体行业,而且在理论研究课题中也时有发生,某某博士理论研究论文甚至于有的理论研究课题获奖了被举报有些内容具有抄袭行为,控告其学术不端。理论研究课题发生洗稿,害人害己,必然导致理论研究不会有新突破。理论落后,实践就会停滞不前。洗稿也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死敌,因为有些理论研究需要数据、案例等资料,就会导致研究者对网络搜集的资料来源无法判断,不知是哪家?有些学术性核心期刊,用搞都规定重复率不能超过百分之几,如果作者超过了就会在其电子版稿件中用红色字体标出,让作者修改。如此一来,有的作者就有可能采取变通语言文字方法进行修改,滋生了洗稿的土壤。
借鉴:合理引用,注明参考资料来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洗稿也如此。洗稿也要学会合理运用网络作品作参考资料,善于借鉴他人理论成果,洗稿就要洗出精华、去除糟粕,达到你洗出来稿件能得出新的结论、产生新的思想、启迪参考网络作品作者的心灵,带来社会效益,推动某一领域、某一学科发展。也就是说,科学合理的洗稿虽然不是原创,也不是互联网上独一无二的作品,但其只要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其他参考价值或实践指导意义就是借鉴,否则就是无木之本、无水之木。如果洗出来的稿件没有任何价值,公众号编辑记者还推送,难道是为了完成推送任务吗、难道一心钻井钱眼里面了吗?当务之急,鉴于洗稿行为无法定论是否剽窃还是抄袭,加之这方面有关制度规定缺失、法律法规不健全,数字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社会效益至上原则,不要图新鲜、争彩头而忘记了保护著作权就是保护自己的原则。同时,新媒体单位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获取合法授权的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授权机制,促进著作权人与新媒体单位之间的合作,不断完善对数字新闻原创作品版权的保护体系。
当然不可否认,新媒体时代可以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发展公共学科、创新理论。笔者认为,原创作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别人的作品、参考他人的案例,借题发挥,以此激发创新火花、产生理论共鸣。但是,一定要注明出处、作者和参考文献,更要阐明自己的新想法、新观点、新思想,提升理论研究深度,开阔理论研究视野,指导未来理论发展。比如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他评注的《西厢记》《水浒传》等作品因内容深刻、借古讽今等特色而为后世称道。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媒体公众号90后编辑记者撰写的稿件,借鉴参考资料时注明来源不能题目过多,全篇都合理引用他人作品、他人观点,而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也不能把他人的观点变成自己的结论,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职业道德。
继承:创新发展,指导实践
在理论研究方面,坚决杜绝洗稿行为,严厉打击洗稿行为,大力提倡继承,创新发展理论。这就需要深厚的理论根基、较厚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实践积累,更加需要借鉴前人或现在的理论研究成果,推陈出新。真正有效的理论创新,从来都是继承发展的产物,是厚积薄发的产物,是长期思索和实践积累的产物,是前人未有探索完成的产物。我们创新发展理论决不能新起炉灶、另搞一套,而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开辟新的理论疆土,坚持研用结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解开未知理论的谜团,经理论概括总结、继承创新发展后给实践以指导,并在经受实践检验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
1.魏岳江:人工智能领域亟待增强法律意识,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4月10日
2.魏岳江:未来新闻采编或将是这样,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9月19日
3. 魏岳江,净化数字新闻原创作品生态,军事记者,2017年第8期
4.魏岳江:星点付费阅读或提升微信原创力,北京,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7年2月20日
5.魏岳江:新时代如何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北京,光明日报光明军事公众号,2018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