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发布
12月23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承办的2017第二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由原本区块链技术支持的《2017年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产经新媒体的载体布局逐渐完善,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力进一步扩大,但版权保护现状堪忧。《报告》显示:2017年产经媒体的“报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报告》显示,我国产经新媒体的载体布局逐渐完善,“报网融合”成绩显著。在参与调研的产经媒体中,80%左右拥有微信公众号,70%左右拥有微博官方号,40%左右拥有自有客户端,全部产经媒体都设有官方网站。其中,共有13家左右的媒体已完成以上所有新媒体载体的布局。
同时,产经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力进一步扩大。一方面,微信公众号活跃度、质量与2016年相比皆有提升。共有29家产经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单篇浏览量超过十万,其中,“中国教育报”更是诞生了327篇“十万加”文章,微信传播指数位居78家产经媒体微信公众号榜首。
中国行业报协会和《传媒茶话会》根据《报告》列出的产经媒体微信传播指数排名情况(前50名),中国知识产权报官方微信位列第15名。
2017年,“两微一端”已成为传统媒体标配,中央厨房、云传播等平台影响力持续扩大,产经媒体也正以新型航母姿态转身,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上重拾风采。
但产经媒体人需意识到,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媒体融合“痛点”仍在。
《报告》显示,2017年,微信公众号质量虽然整体有所提升,但90%以上的产经媒体微信传播指数低于900,优质账号数量较少。产经媒体微博平台账号休眠率达14.5%,比微信公众号高出一倍还多。
由此可见,虽然微博、微信、移动APP、官网已成为大部分传统产经媒体的标配,但其对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的运营往往停留在浅层操作层面。产经媒体融合如何从浅滩走向深水,扩大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传播力,有待深度挖掘和探讨。
据了解,《报告》以2017年1月1日至12月4日期间,100家产经媒体所运营的78个微信公众账号、62个新浪微博账号的数据信息为分析样本,结合18家产经报社代表给出的“中国产经纸媒融合发展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对产经媒体新媒体平台构建、传播、引导、服务做出全面数据分析。
与2016年发布的首份《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相比,《报告》增加了版权保护现状等新内容,数据更全、内容更多、指导意义也更强。
2017第二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以“新思路 新举措 新力量”为主题,聚集400多名国内权威产经媒体代表、知名专家学者、产业企业代表及相关从业者的智慧,以产经媒体的内容、经营、技术、版权保护等为切入点,对媒体融合的前沿理念和重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本报记者 张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