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焦点?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专利博弈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上周,作为首个被高调关注的可穿戴设备科技公司,Fitbit正式登陆纽交所,开盘即飙升50%,筹集资金7.31亿美元。
成立于2007年的Fitbit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发展,截止去年,已售1100万部设备、销售额达7.45亿美元。市场分析专家数据表明,2015年第一季度,Fitbit占据美国无线运动监测市场85%份额。
专注于用户健康生活的Fitbit也使得喜欢健身的奥巴马总统成为其铁杆粉丝。成为今年美国最受关注的上市科技公司之一。智能手机近些年数量实现了爆炸性增长,在引领整个科技趋势跨越式前进后,可穿戴设备则被认为是下一个可以预期的增长点之一。
既然是热门领域,那最不缺的就是竞争对手。同样致力于智能腕带研发的Jawbone,就成为Fitbit的首个公开敌人,双方展示了盗取商业机密诉讼、挖人、裁员以及近期的专利诉讼等互撕手段。
此次诉讼,Jawbone称Fitbit侵犯了其一项应用在智能手环中的监测、收集、解读用户健康及健身的生物识别技术。而这项技术几乎是所有可穿戴产品都要使用的技术啊,而且这些技术不正是智能设备的特色功能吗。
如果Jawbone对Fitbit的诉讼获胜的话,那么其它智能设备制造商包括苹果、三星、微软、卡西欧等品牌的智能手表有被诉的风险,连国内的奇虎、百度、小米、联想等一些渴望冲向国际的可穿戴设备早晚也要挨一刀。
据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资料显示,目前Fitbit持有约100项美国专利,其中55%是关于可穿戴设备软件专利,34%是硬件,7%是设计相关专利。而Jawbone及其母公司AliphCom Inc.则持有147项专利,其中53%是设计相关专利,31%是硬件,软件专利仅占16%。
虽然在软件专利上略逊一筹,但作为对手的Jawbone却有着自己更为长远的打算。
Jawbone是一家旧金山创业公司,以做手机配件起家,2012年底,Jawbone推出新款智能健康手腕UP,引起关注,这款智能手环可以跟踪用户的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等数据,并兼顾iOS和Android的应用。
或许早就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技术厮杀有所忌惮,在推出UP之际Jawbone就有前瞻性的收购了旧金山创业公司Massive Health和波特兰设计公司Visere。
其中Massive Health成立于2010年,拥有关注饮食营养的应用The Eatery;而Visere是一家设计公司,UP的配套iOS应用的设计工作Visere就有份参与过。
相比于上述两次的收购,Jawbone的另一次收购更具看点。
2013年Jawbone不惜斥资逾一亿美金收购了一家有着14年历史的生产健康监测臂环的公司——BodyMedia。而让Jawbone舍得下血本的正是BodyMedia所持有的专利资本。当时,BodyMedia就拥有80多项专利,其中的很多专利和多传感器技术有关。收购完成后,Jawbone的专利总数超过300项。
如今这些曾经的付出终于成为了Jawbone站在法律天平上的有力砝码。
其实,Fitbit和Jawbone之间的专利诉讼在天天上演专利战的科技圈显得稀松平常,那么,两者之间的这场诉讼为什么辣么引人注目呢?或许正如北卡罗来纳州的某知名专利律师表示的那样,这场关于可穿戴产品技术的专利诉讼会成为“下一场焦点”。
而这场官司也与2001年美国维吉尼亚州的专利控股公司NTP诉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案极其相似。
当年NTP先瞄准RIM公司(黑莓手机的生产厂商)下手,称其侵犯了自己的无线e-mail专利。在NTP获得RIM赔付的6.125亿美元后,NTP于2007年到2010年间先后向包括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AT&T, Verizon, Sprint,T-Mobile在内的十几家公司提起了诉讼。
因此,不论Fitbit和Jawbone之间的专利案件未来走向是以Fitbit反诉Jawbone结尾,还是双方进行交叉授权、或者涉案专利无效,反正这次诉讼不可能是可穿戴产品领域的最后一场专利战。而中国的可穿戴产品厂商唯有备足专利储备,时刻准备迎击来自科技强国的利剑,方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专利杀伐中不致狼狈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