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专利战(第三章)

2023-08-22 10:30:00
与创新为伍,与死神竞速。

图片

作者 | 革鼎

编辑 | 布鲁斯

上周四(8月17日),科沃斯的新品发布会上,CEO钱程少见地公开“炮轰“扫地机器人行业恶意抄袭现象。

“靠抄袭得来的产品,永远只能是形似,谈不上什么用户体验。对于优秀友商带来的产品创新,我们保持敬佩。”钱程说,“但是,对于明目张胆的抄袭、专利侵权,我们应该一起坚决抵制,绝对要维权。”

扫地机器人行业,国内外公司的专诉讼一直在进行,科沃斯CEO公开炮轰意味着专利战的规模和烈度会更大。

不只是扫地机器人行业,稍有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当下中国企业或机构涉及的专利战或技术对抗(不限于专利摩擦)的倾向是一浪赛过一浪。

  • 面板领域,京东方VS三星;

  • 无人机领域,大疆VS德事隆;

  • 5G领域,OPPO/vivo VS诺基亚;

  • 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 )领域,英诺赛科VS美国宜普;

  • 创新药(BTK抑制剂)领域,百济神州VS艾伯维;

  • 基因编辑领域,博德研究VS ToolGen;

  • 计算机视觉领域,熵基科技VS汉王科技;

  • MEMS传感器领域,歌尔股份VS敏芯股份(结案不久);

  • 光伏领域,Maxeon(大股东是中环)VS通威;

  • 新能源车领域,长城VS比亚迪(前者举报后者,核心看点是专利技术的效果);

  • 电池领域,宁德时代VS中创新航/珠海冠宇;

  • 隔膜领域,恩捷股份VS金力股份;

  • 电解液领域,天赐材料VS金石资源;

  • 工业机械领域,三一重工VS振华重工;

  • ……

以上各种涉及专利或技术纠纷的新老产业,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虽然所处行业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共通点:上述多数产业中,中国企业已占据产业核心或主导地位。

科沃斯的市值是美国老龙头iRobot的5倍多,京东方准备要与三星重新定一下“果链”里的位置,大疆当之无愧的全球无人机龙头,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头对头”实验中双重优效,光伏、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及隔膜和电解液,中国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下次谁再说中国没有科技公司,你可以把上述绝大多数公司乎到他们脸上。

关于所述专利摩擦涉及到的中国公司,它们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在今天,绝大多数的企业正直面技术产业的核心命题:与创新为伍,与死神竞速。没有创新的企业,江河日下;创新不够快的企业,慢性死亡。

企业的技术创新很重要,但这里我想先说一下成功的土壤,环境的支撑,毕竟有位长者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1)人口红利。这我们过去拥有较低的人力成本,至今仍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这一点无需多言。

2)工程师红利。搞研发最终拼的是本科及以上人群的多寡,中国本科学费仅美国1/15,工程师量管够。Zoom从0到1的过程,离不开三个低成本的中国研发中心。华为能拉起11.4万人的研发队伍(占总员工数量比例约为55.4%),离不开工程师红利。芒格当初看中比亚迪的工程师红利,也有赖于中国普惠的接受教育的价格。

3)产业配套。除了人力,产业配套也是关键。比如几年前,因关税问题——一把椅子从中国卖到美国征25%关税,在墨西哥出口则免税——“借道”墨西哥的圣奥家具(中国排名靠前的办公家具企业)表示,墨西哥没有横跨众多行业的供应链网络,比如该公司在当地无法买到在中国使用的装饰材料,当地供应商每个月能提供2000个用于座椅的某种零件,但它们需要1万个。相比之下,中国是世界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高价买进口零件,付出昂贵运费,也不用担心寻找供应链过程中贻误商机——很多近十年崛起的公司,都享受了这个红利。

4)产业政策。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全球的成功,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在全球的成功,离不开2015年工信部的一纸“白名单”——正式将能量密度作为申领补贴的重要标准(这之前锂电池行业的发展以安全和低成本为准)。于是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电池原地起飞,宁德时代站上产业的风口;与此同时,一开始就专注于锂电池湿法隔膜的恩捷也迅速超车众多干法隔膜企业。

5)金融系统。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股权融资市场,2022年A股IPO企业428家,融资5870亿元,沪深交易所分别摘得2022年全球IPO融资冠亚军,所以有的投资者给A股冠以“融资市”之名。不只是A股(二级市场股权),前两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说法,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企业所需的资本有多么充足。

所以,这些占据全球产业核心位置的龙头们,生活在中国得偷着乐是吧。

说完了产业龙头们进阶的环境支撑,我们来说他们的技术创新。

从近些年成长为龙头的一批公司的企业史来看,可以发现技术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往往是为企业带来突变——主打一个“快”字。

锂电池及隔膜行业,2015年政策催动三元技术路线的大范围应用,开启宁德和恩捷的时代,前面说了。

光伏行业进阶,源于2016年单晶PERC技术的突破(转化效率相比AI-BSF提高3.5%),开启隆基和其它相关企业高光时刻。这两年中国光伏行业又处于N型电池狂飙的时刻,TOPCon和HJT成为主流(极限转化效率比PERC的极限效率高4%左右)。未来还有叠层电池,A股一度炒作的钙钛矿就是在炒这个。

再说一个上述没提到的公司,做基因测序仪的华大智造。它在美国的专利诉讼中能打赢全球龙头illumina,2022年净利润增长325%至20.2亿元,就是赢得22.4亿元的诉讼赔偿。而之所以能打赢,核心变化:2013年华大集团收购美国CG公司(当时亏损的CG并不是很难打,竞争能力大幅弱于Illumina,夸张点的甚至说“CG与Illumina的差距类似于小灵通与iPhone”),此后开发DNA纳米球与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技术——高通量测序的三种主流方式之一——并把重两吨的CG样机转化成桌面式产品,一举奠定产业地位。

但因为技术变革的速度太快,以及全球“地缘”与宏观波动加剧抵消部分成功的土壤(人口红利、工程师红利、产业配套……),在全球具备竞争力的中国龙头们其实没那么稳。

这也是上文提到技术产业的核心命题之一是“与死神赛跑”的原因。

比如全面融入OpenAI能力的微软云,这半年取得的系列运营数据堪称恐怖。Q3(2023年1-3月),拥有2500多个Azure OpenAI服务客户,环比增长10倍。Q4,Azure OpenAI客户已经超过11000个,环比再次增长3.4倍。跨行业组织(包括宜家、沃尔沃、苏黎世保险、穆迪、FlipKart等)等纷纷采用这项服务,指向技术进步带来的竞争优势。另外,微软Q4电话会还披露——毕马威宣布对微软云投入数十亿美元,以转化专业服务。

中国云计算公司,比如全球第四的阿里云,还有腾讯云、百度云、华为云们,如果不快速研发或集成该技术,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挑战。

如果你留心观察,专利技术的重要性几乎已经随处可见。

比如深度追美剧的同学,肯定知道好莱坞的群演正在闹罢工,这是因为AIGC正开始颠覆影视制作产业——期待纯AIGC制作的电影《Genesis》;Netflix和Disney超高薪招募AI产品经理——好莱坞的群演对有被数字人替代的预期,下一步明星就该慌了。AIGC在影视行业应用的这股旋风,肯定很快刮到中国,毕竟为鲜肉花几千万的片酬,真不如捏脸不知疲倦的完美数字人。

再说一个看到的例子,前不久在分众的楼梯广告屏上看到一个三生制药旗下的治疗脱发爆款产品,在显眼位置打上“中国发明专利”几个大字。将专利技术而不是浮夸庸俗的表演作为卖点,可能更适合这一届消费者。君不见,三生制药年报显示该产品市占率超70%。

过去有的龙头企业家说,自家距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也有更激进的说自家离破产只有30天。似乎有点夸张,但现在至少可以说,被快速的技术进步超越之后,进入慢性死亡阶段,真的用不了多长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上述处于专利战中的产业龙头,有些让人十分诧异的地方(此处就不点名了)。

管中窥豹,你会看到部分龙头的专利质量堪忧。

我们都能接受公司的专利因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被无效,但龙头因为数据编造导致的专利无效,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再比如有的公司被质疑产品不环保时,回击说自家的专利技术能让A产品能达到成本更高的B产品的环保效果,然后隔了个把月,却把A产品换成了B产品,难道当初仅为节省成本就降低配置?

还有龙头公司,靠踩准技术路线而一飞冲天。本该将技术烙印入灵魂,却并无半分信仰。从对技术的投入就能看的很清楚,它的研发费用率低个位数百分比,比竞争对手少了5个pct;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百分比不足10%,而竞争对手超过20%。

最后再说一个,某公司先是布局新技术,并预言行业老一代技术已快要产能过剩。然而,没过多久自己就加入老一代技术的产能建设,“哎,真香”。再然后,行业真的严重产能过剩了,“唉,不香了”。

30年前预言赛博空间、虚拟现实、AI、仿生技术的发展的威廉•吉布森,那句“未来已来,只是分布不均”在科技产业广为传播。今天,后半句话——“只是分布不均”——似乎要去掉了。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此时此刻,各行业的未来似乎已经同时到来。当前,中国产业界正面临未来的选择,沉下心投入专利技术,加强技术信仰,不弄虚作假,才有未来。

相关链接

大话专利战(第一章)

大话专利战(第二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失去“中国车企在一起”的情感联盟,失去少许;失去专利技术自信,有可能失去一切。

    2023-08-15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