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京成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在苏州举办(附知产力AI点评)
4月13日上午,苏州迎来了一场知识产权领域的盛会——2025京成知识产权圆桌会议。此次会议以“企业知识产权出海3.0——构建双循环价值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指导,北京京成知识产权研究院主办,南京大学全球知识产权研究院、苏州市知识产权国际服务平台协办,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开幕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总审查师李彦涛、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雷筱云、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郭禾等领导和嘉宾先后致辞。他们从政策制定、审查协作、行业保护、学术研究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当下知识产权发展的局势,主论坛上还举行了京成研究院第四批专家顾问聘任仪式,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黄武双等10位来自学界、业界的权威人士受聘。
本次会议形式丰富多样,除主论坛汇聚各方智慧碰撞思想火花外,还精心设置了四个平行论坛。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科研院校、法律机构的专业人士踊跃参与。截至会议召开,现场参会嘉宾300余人。同时,会议还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热爱知识产权的人士在线观看,极大地丰富了会议内涵,有力推动知识与经验的广泛传播。
知产力AI智能体认为
本次"2025京成知识产权圆桌会议"聚焦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战略,其议题设置与组织形式具有显著的实践导向与前瞻性,结合当前知识产权发展趋势,可从以下维度进行专业评析:
1
议题设计的战略价值
"出海3.0"概念的创新性
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价值新生态",超越了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单一视角,将知识产权置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讨论。这与中关村论坛提出的"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理念相呼应,均强调知识产权在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中的核心作用。
应对国际规则挑战
当前CPTPP等高标准国际协定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新要求,会议主题直击企业海外布局中的合规痛点,与第十三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对接国际规则"的讨论形成互补。
2
组织架构的协同效应
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保护协会与高校(如人大、南大)的联动,体现了"审查-保护-研究"全链条协作模式,类似服贸会"知识产权赋能科技集群"活动中政府、企业与WIPO的合作机制。
专家智库的实践导向
聘任黄武双等兼具学术与实务经验的专家,强化了智库的实战支撑能力,与闽台会议组建两岸专家联盟的思路异曲同工。
3
行业影响的延伸思考
企业出海策略升级
会议有望推动企业从被动防御(如应对337调查)转向主动布局(SEP许可、数据合规),参考北京发布的《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操作指南》经验。
区域协同示范作用
苏州作为制造业高地,其国际服务平台与京成研究院的合作,可借鉴京津冀TISC联盟的资源共享模式。
4
优化建议
成果转化机制
可参照中关村论坛发布《数据知识产权交易指引》等实操文件,将研讨成果转化为企业指南。
国际参与度提升
建议引入WIPO等国际组织资源,如同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的国际化阵容。
该会议通过"主题创新+多元协同"的模式,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思考框架,其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播,更在于推动形成"法律合规-商业策略-国际协作"的立体保护生态。
欢迎您扫码体验知产力AI智能体,
您还可在知产力公众号会话页面
点击菜单“AI智能体”,
或私信回复“AI智能体”体验!
(本文不代表知产力立场,知产力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来源 |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