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发布 |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法院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附保护状况)
来源 | 重庆两江自贸法院
编辑 | 布鲁斯
重庆两江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
2021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1、云创设计(深圳)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卡诗兰服饰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2、腾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重庆腾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天极畅娱网络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3、重庆广电英度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4、全玉玺与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搜狐新媒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5、环梦互娱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与重庆阿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6、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重庆泳宏科技有限公司、于佩希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7、重庆渝中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民城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渝中区王鸭子卤菜店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8、重庆缔影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重庆星华珈海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创作合同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9、重庆两江假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遵义赏天赐旅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10、科康安公司与德领公司技术合同纠纷案
扫码查看典型案例
重庆两江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
2021年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立足审判职能 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2021年,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11710件,新收案件10470件,审结10503件,结收比达100.31%。法官人均结案1312件。
1►准确适用新著作权法,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审结著作权类案件共9286件,包括重庆首例服装设计产业著作权保护案,涉及综艺节目、网络小说、字库字体、知乎问答、组图漫画、延时摄影、新闻报道、盲盒产品等多类型多领域著作权案件。通过区分不同作品类型及作品价值,积极探索精确赔偿路径,实现司法裁判合理判赔。继续严厉打击盗版行为,维护出版者、相邻权权利人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统筹兼顾创作者、传播者、商业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协调好激励创作、促进产业发展、保障基本文化权益之间的关系。加强价值引导,遵循市场规律,鼓励创作者优质产出。
2►依法规制假冒商标行为,引导品牌经济发展
审结商标类纠纷共933件,综合考虑商标标志的近似程度、请求保护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等因素,匹配相应司法保护力度。对传统领域内知名品牌剑南春、茅台、立邦等给予强有力司法保护,严厉打击假冒行为;鼓励本土品牌淑芬、家福、德庄等企业依法维权,有效构建知识产权标识保护体系;科学界定商标权权利边界,正确处理标识权利冲突问题;合理把握小商品侵权案件中合法来源标准,注重平衡销售者与权利人合法利益,减小对正常市场交易的信赖损害;准确适用惩罚性赔偿,对主观故意明显、情节严重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按照被告获利的倍数计算惩罚性赔偿数额,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积极引导市场主体诚信守法。
3►强化网络竞争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审结不正当竞争类纠纷39件,除传统的侵害商业秘密、混淆攀附行为外,审结全国首例游戏权利人诉第三方游戏交易平台不正当竞争案,打击新兴游戏产业中的灰黑产业链;受理涉及不正当设置网络搜索关键词拦截流量4案,该类型案件涉及搜索技术专业知识,对法院审理新型网络案件提出新的挑战;另有不少商标权利人以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网络加盟平台擅自发布加盟信息,涉及利用企业数据的合法边界问题。准确识别仿冒混淆行为侵犯的权益基础,正确把握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部门法的关系,对商标、著作权外具有竞争利益、导致竞争优势的商业标识、商业秘密给予严格保护,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
4►平等保护中外主体,积极增强国际影响
审结涉港台及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共计100件,涉及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MIUMIU”,美国电子品牌Kingston,美国服装品牌Paul Frank、Golumbia,法国酒类品牌“轩尼诗”,韩国化妆品品牌NATURAL PUBLIC等。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严格审查公证转递手续,进一步健全公正高效权威的纠纷解决机制,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增强知识产权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
优化审判机制 提升知识产权审判效能
面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不断更新司法理念、利用网络技术提升司法能力,促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
1►强化疫情防控,探索“云上庭审”
对适合在线开庭的案件,征得当事人同意,使用“云上庭审”开庭审理。2021年组织线上庭审88件,线上调解172件。为充分发挥法院“云上代表委员联络站”建设成效,线上开庭审理知识产权纠纷,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线上旁听庭审,参与线上调解,切实体现了科技赋能和智慧履职的价值意义。
2►探索当事人在线自助证据交换,提升庭审效率
发布《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在线自助证据交换指引》,依托移动微法院,当事人可以在线自助上传证据、在线发表质证意见,便于当事人提前梳理证据,减轻当事人庭审负担,缩短庭审时间,提升了庭审效率。《指引》发布以来共实现在线自助证据交换233案,助推庭审高效完成。
3►邀请专家陪审员,助力疑难案件审理
邀请具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参与疑难案件审理、典型案件的审理,在完美世界诉成都哆可梦公司确认不侵害商标权一案中,邀请行业专家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本行业相关情况参与庭审,把握案件争议,协助法官理清审理思路。
4►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制度建设
制定《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流程管理指引》,明确审判流程等要求,统一文书样式,明确工作分工,力求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清晰化、可视化。制作《结案文书交叉检查排期表》,强化结案文书交叉评查,防止文书带错出门。
创新司法能动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投身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构建,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1►行政司法深度联动,多元聚力诉源治理
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把控节点风险,形成诉前、诉中、判后三重诉源治理机制。依托与市文旅委、市版权局搭建的平台,对特定类型化案件重点化解;2021年诉前委派至重庆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6558件,诉中委托至调委会的539件,委派至重庆市版权中心2件。
2021年4月20日,成功举办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司法行政协同保护研讨会,会议邀请市版权局、市文旅委、市知产调委会、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关等参会,共同商讨优化司法行政协同保护机制,同时发布《新时代科技革命背景下重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专项课题调研成果。
2►成渝双城一体联动,跨域强化知产保护
2021年4月26日,两江新区(自贸区)法院与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联合召开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新闻发布会,共同签署《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联合发布《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申请指引(试行)》《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行为保全审查指引(试行)》以及《川渝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在会商研讨、跨域协作、案例发布、多元保护、学术交流等五个方面达成协作。
3►关注社会需求、主动解决难题
走访辖区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普法宣传。针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问题,出台《企业著作权保护指南》,帮助各类企业加强自身著作权管理和保护,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引,为企业预防著作权侵权风险提供更细致、充分的司法服务。
强化精品工程 全面打造自贸知产名片
1►夯实理论基础,坚持审判调研齐头并进
2021年,撰写的《联网平台竞争中的注意义务与多元利益保护的正相关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适用难题的纾困之道》获得全国法院第33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优秀奖。
2►重视精品意识,深耕细作打造典型案例
2个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21年度案例》,3个案例入选“2020年川渝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二十大典型案例,1个案例入选重庆法院网络空间司法保障典型案例(第三批)。
3►培育自贸知产精品庭审与文书
2021年度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评选获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021年度全市法院优秀庭审评选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7篇文章在《中国不动产法研究》《档案学通讯》《案例指导与参考》《重庆审判》《科技·知产财经》等杂志发表。
4►积极参与对外交流,提升我院知产审判影响力
受邀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知识产权与竞争研究院主办的“新法背景下的网络游戏保护问题研讨会”“川渝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等并作主题发言;选派干警赴重庆大学讲授知识产权案例;受邀主讲市律协举办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诉讼中的几个司法实务问题探讨。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