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被告,8.87亿索赔:“电解液一哥”刷新行业索赔金额记录

昨天
这场涉及12名被告、近9亿元索赔的商业秘密大战,不仅牵出前员工“带枪投敌”的商战暗线,更折射出锂电行业白热化的技术争夺战,或将成为观察中国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又一标志性案例。

图片

作者 | 布鲁斯

7月2日,新能源行业被一纸上市公司公告引爆。

在当天发布的《关于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中,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赐材料”,002709)透露,其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江天赐”)近日已向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针对离职员工及浙江竞争对手永太科技等的商业秘密侵权诉讼,并被受理。该案索赔金额高达8.87亿元,创下2025年度知识产权诉讼索赔金额新高,也是国内已知的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知识产权诉讼中迄今为止单案索赔金额最高的一例。

图片

(来源:天赐材料公告截图)

对于天赐材料公告的内容,永太科技回应称已关注到天赐材料关于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后续结果尚不确定,同时公司目前仅生产固态六氟磷酸锂产品,尚未生产销售该案件所涉的液态六氟磷酸锂产品,目前无法预计对公司本期及期后损益的影响,最终实际影响以实际发生诉讼案件的法院生效判决为准。”

这场涉及12名被告、近9亿元索赔的商业秘密大战,不仅牵出前员工“带枪投敌”的商战暗线,更折射出锂电行业白热化的技术争夺战,或将成为观察中国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又一标志性案例。

01

技术泄密“罗生门”:从刑事判决到民事索赔

先来了解一下这场纠纷的主角。根据天赐材料官网信息显示,作为原告九江天赐母公司的天赐材料成立于2000年6月,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特种化学品三大业务板块。2014年天赐材料在深圳中小板上市,2021年2月合并主板上市;2021年天赐材料市值首破千亿。

根据格物致胜、鑫椤资讯等公布的数据,天赐材料近两年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上的份额已达到30%以上,而行业第二则是深耕电池技术多年的比亚迪,而且天赐材料的出货量领先比亚迪足足一倍。说天赐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材料行业龙头绝不为过,妥妥的“电解液一哥”。

而被告方之一的永太科技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但在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的市场份额并不十分靠前。根据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永太科技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开始进入国内前十。

而锂离子电池材料也就是电解液的制造中,有许多高精尖技术,包括溶剂与锂盐的制备工艺‌、‌添加剂的精准配比‌以及‌生产流程的精细化控制‌等。这其中,锂盐作为提供锂离子的关键成分,在电解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制备工艺‌当属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行业内目前常用的锂盐六氟磷酸锂(LiPF),便是这场纠纷的关键。

根据公告,天赐材料子公司九江天赐成立于2007年10月30日,拥有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业化技术,为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九江天赐建立了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和保密措施。

这场纠纷的导火索要追溯到2021年5月。根据天赐方面的说法,当时,已工作三年有余并先后担任九江天赐电池生产部工艺技术总监、总工程师等职务的李某离职,随后李某违反保密义务,伙同郑某某、永太科技、何某某等,将其通过收买手段非法获取的九江天赐液体六氟磷酸锂工艺技术资料用于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产业化项目中。

九江天赐认为,该案12名被告具有明显的侵权故意,应就其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九江天赐表示,除此以外,12名被告“侵权行为情节恶劣,侵权规模巨大且获益巨大,同时还存在毁坏、隐匿侵权证据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案件已先行启动刑事追责。2024年,李某、郑某某被指控将九江天赐核心的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秘密泄露给永太科技。2025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法院作出的(2024)赣0402刑初192号一审刑事判决中,李某、郑某某分别获刑四年四个月和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共计600万元。该案已由两名被告提起上诉,目前正在二审审理中。

但刑事案件的暂时胜利并未平息战火,天赐材料选择在刑事案件二审期间“乘胜追击”,发起这场近9亿元的民事索赔。

02

被告阵容“全明星”:上市公司、实控人、技术骨干齐上阵

翻开该案被告名单,堪称新能源行业的“全明星阵容”。除了九江天赐前总工李某、浙江竞争对手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外,还包括涉案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的具体负责人、产线设计公司、工程承接公司及其相关人员。

这种“连锅端”式的诉讼策略,对于权利人而言举证成本可能会更高,但九江天赐仍然选择了这样做,显示出九江天赐要彻底斩断技术泄露链条、彻底阻断侵权扩散的决心。

九江天赐在此次民事诉讼请求中,除了请求判令12名被告停止侵权外,还要求销毁涉案年产13.4万吨液体锂盐项目中利用九江天赐技术秘密建设的生产产线设备及生产工艺资料、销毁承载其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业化技术商业秘密的专用设备、存储设备、工艺资料,并索赔经济损失8.871亿元及律师费115万元,同时在媒体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承担诉讼费。

图片

(来源:天赐材料公告)

03

8.87亿天价索赔怎么算出来的?

无须讳言,近9亿元的索赔金额,是此份公告迅速引发市场热议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公告显示,这包括预期经济损失88,710万元和115万元律师费。虽然具体计算依据未披露,但参照行业惯例,可能综合考虑了技术研发成本、市场替代效应、侵权方获利等因素。

8.87亿元索赔额的合理性,无疑将成为此次诉讼中原被告双方最核心的攻防焦点之一。

这个数额在锂电材料领域或许并不夸张。天赐材料2024年财报显示,其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年营收额约109.7亿元,下降22.2%;毛利率为17.45%,同比回落7.81个百分点。有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激烈,整体价格呈下降趋势。或许这也是促使其展开维权行动的背景之一。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天赐材料电解液年销量仍超50万吨,其锂离子电池业务仍然保持着领先的市场份额。而涉事的13.4万吨产能若全部投产,按当前市场价格估算年产值将有数十亿。六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核心材料的技术价值可见一斑。

不妨暂时按照公告中所述的此前刑事案件尚未生效的一审判决结果来做一个初步推断。该案两名被告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五十万元,以及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根据刑法第219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以推知,该案中两名被告的刑期应该均已达到“情节特别严重”。

参照该案审理时有效的最高法、最高检2020年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法释〔2020〕10号),“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或者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二百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可以推知,该案中九江天赐损失数额或者两名被告侵权违法所得数额已经超过250万元。事实上,单单是两名被告的罚金就已达600万元。

如果参照两高2025年最新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被告侵权违法所得数额300万元以上才会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商业秘密案件损失计算可采用“侵权产品销售量×合理利润”的方式。天赐材料很可能主张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13.4万吨产线全部产能均源自侵权技术,而被告方或将辩称仅部分工艺涉及侵权。

当然,根据永太科技“尚未生产销售该案件所涉的液态六氟磷酸锂产品”的回应,如果最终被法院判定侵权,但被告没有投入实际生产或者没有产生利润,法院也可能根据该项商业秘密的合理许可使用费,或者参照九江天赐研发投入等方式确定具体损失和赔偿数额。

04

行业暗战升级:锂电材料领域知产战白热化

这起案件折射出新能源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态势。近年来,随着锂电行业竞争加剧,技术秘密纠纷频发。在2024年最高法知产法庭发布的五周年100件典型案例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不正当竞争案中,二审法院认定被告、被上诉人既侵害了原告、上诉人江苏百某新能源科技公司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又侵害了江苏百某新能源科技公司的商业秘密债权,全额支持了原告江苏百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在二审中主张的损害赔偿5000万元。

而在安徽高院发布的2024年安徽法院服务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五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里的“硅某公司与沸某公司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案”中,法院认为,被告席某曾系原告硅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并接触了硅某公司技术秘密,被告沸某公司明知席某系从硅某公司离职,从席某处不当获取硅某公司的技术秘密,具有侵权故意;沸某公司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法院证据保全,已构成故意侵权且“情节严重”,依法应对其适用惩罚性赔偿,判令沸某公司等连带赔偿硅某公司经济损失2200余万元。

2022年,宁德时代起诉蜂巢能源案也曾引发关注。该不正当竞争纠纷主要涉及人才“挖角”及竞业限制规定。9名在蜂巢能源关联公司保定亿新和无锡天宏工作的宁德时代前员工被诉至法院,最终被判需要向宁德时代赔偿的竞业违约金高达100万元。据报道,在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调解下,该案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和解,宁德时代收到蜂巢能源的和解款500万元。这起因不正当竞争引发的诉讼案就此落幕。

技术秘密正在成为愈发重要的竞争壁垒。由于新能源领域技术迭代快,很多企业选择以商业秘密形式保护核心工艺。但这也带来取证难、维权成本高等问题。此次天赐材料在刑事判决基础上发起民事索赔,或将为行业树立新的维权范式。

不过,目前案件虽然已立案,但仍存诸多悬念。

首先,刑事案件二审结果会否影响民事案件走向?若李某等人上诉被驳回,刑事判决认定的侵权事实将构成民事案件的“免证事实”。反之,则可能需重新审视证据链条。

其次,法院会否支持销毁产线设备的极端诉求?天赐材料要求销毁13.4万吨产线的诉求极为罕见。虽然不排除这一主张为法院所支持,但是参照此前案例,或许法院会考虑采取折中方案,如责令技术改造而非物理销毁。

最后,最终赔偿金额会否创下新纪录?如上文分析,8.87亿元赔偿是否能获法院支持,将取决于法院采用的计算方式。此外,若法院认定被告方存在“恶意侵权”,还有可能适用惩罚性赔偿。

这场索赔近9亿的商业秘密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对新能源行业尤其是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技术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知产力将持续关注案件进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封面来源 | AI生成  编辑 | 布鲁斯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至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次修改完成。

    2025-06-30 1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