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专家与法官齐聚“三知论坛” 共话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和认定
8月30日,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知产力、知产宝主办,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承办,北京阳光知识产权与法律发展基金会协办的第三届“三知论坛”在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举办。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对于本届三知论坛的举办给予了学术、实务指导。
据悉,截至目前,“三知论坛”已经举行了三届,每届均围绕着知识产权领域内的热点和痛点话题展开讨论。
而今年的主题为“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和认定”,在为期一天的论坛中,来自司法、行政部门以及学术界、实务界等数十位资深专家,围绕“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与认定”的主题,共同探讨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的审查与认定,以及与第三方电子存证相关的问题,以推动对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审查认定的研究迈上新台阶。
(从左至右分别为:徐建新、许惠春、李顺德、吴蓉、蒋中东)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蒋中东主持,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顺德、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高级法官吴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徐建新、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许惠春、知产力与知产宝联合创始人张璇等出席并致辞。
本届论坛分四个专题,对“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审查与认定”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专题一: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司法审查
(陈惠珍)
专题一由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陈惠珍主持,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蒋中东主讲。
(蒋中东)
蒋中东庭长以《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合法性的审查与认定》为题,对电子证据合法性问题做了梳理。他介绍了民事诉讼中证据合法性的审查依据,以及知识产权诉讼中常见的电子证据合法性问题,包括未经公证认证的国外网站信息或邮件的合法性,通过翻墙软件获取的网页或邮件的合法性,以及使用Telnet命令取证的合法性。
(从左至右分别为,纪格非、姚兵兵、邓宏光)
作为本专题与谈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纪格非、南京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姚兵兵、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邓宏光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应当在了解技术的前提下,对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的合法性司法审查保持鼓励、宽容和支持的态度。
专题二: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司法审查
(许春明)
除了合法性司法审查之外,真实性、关联性司法审查也是知识产权电子证据方面备受关注的问题。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许春明主持了第二专题的研讨。
(从左至右分别为,苏志甫、刘品新)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苏志甫做了题为《知识产权案件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审查判断》的发言,通过对电子证据在实践中被采信的情况,以及电子证据的本质特征,提出了知识产权民事争议中的审查思路,包括网络电子证据审查的具体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品新以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司法审查中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问题。他指出,知识产权诉讼中,电子证据关联性的难点主要在于身份、时间的关联性,需要解决的是目的空间的行为与虚拟空间的证据之间的关联。
(从左至右依次为,陈杭平、黄海涛、王栖鸾)
围绕这一专题,与谈人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杭平、浙江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副总队长黄海涛、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王栖鸾分别就电子证据真实性、关联性问题的解决给出了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专题三:第三方电子存证热点问题
(黄从珍)
本专题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黄从珍主持。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江桥围绕第三方电子存证的司法认定进行了阐述。
(王江桥)
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江桥指出,司法实践中存在技术原理强导致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判断难,缺乏统一行业标准而易受质疑,以及司法审查认定不统一等问题。对此,他认为应当建立典型案例个案认定方法,搭建专业标准的电子数据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电子证据司法审查标准。
(张丹丹)
本届论坛还特别邀请了“行业观察员”就知识产权电子证据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作为第三专题的行业观察员,阿里文化娱乐集团法务中心法务专家张丹丹在《电子存证应时应势而生》的演讲中,从企业角度介绍了电子存证的出现背景、应用场景及现状,并展望了电子存证的未来。“我们应该相信技术与法律智慧的结合,会创造一个更加鲜活和生动的司法环境。”张丹丹表示。
(从左至右分别为,徐卓斌、周跃)
与谈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徐卓斌、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博士周跃就第三方电子存证机构中立性、区块链存证技术原理等方面作了介绍和建议。
专题四: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的行业热点问题
(王晓明)
在第四专题中,三名行业观察员作为主讲人分享了他们关于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的三个行业热点问题的看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副庭长王晓明主持了本专题的研讨。
(从左至右依次为,张昌利、何忠靖、朱睿龙)
北京联合信任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信任时间戳服务中心董事长张昌利从电子证据的特点与需求、电子签名法与电子证据、电子数据的可信时间戳认证、可信时间戳在司法领域的应用等方面,畅谈了可信时间戳在电子证据领域的应用。
从电子证据在司法领域的取证难、提交累、审查认定难等痛点出发,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何忠靖通过电商平台电子证据意见调取等案例入手,详细阐述了电子证据的司法平台。
阅文集团高级法务朱睿龙介绍了阅文集团主要电子数据以及相关维权实务,向与会者展示了网络文学行业电子证据保全现状。
(从左至右依次为,徐俊、张志荣、姚欢庆)
针对三名行业观察员的介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徐俊、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张志荣、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姚欢庆等三位与谈人,也分别以各自理解提供了有关知识产权电子证据的建设性意见和案例。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扬、危峰、王磊)
与往届不同,本届论坛在为专家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还发布了《电子存证产业创新及司法认证报告》。在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李扬主持下,这份报告由IPHOUSE·慧谷实验室执行主任危峰、副主任王磊共同发布。该报告是由知产宝知识产权数据中心编著、IPHOUSE·慧谷实验室出品,通过对电子证据存证核心技术创新数据进行分析,详细展示了电子证据存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核心技术中国专利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电子证据知识产权司法认证状况,对涉及电子证据审查与认定的专利、商标、不正当竞争、著作权案件进行了数据分析。
(应向健)
本届论坛闭幕式由知产宝高级副总裁、IPHOUSE慧谷实验室主任应向健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巡视员宋健先后围绕论坛主题发表演讲,并分享了参会感受。
(从左至右分别为,黄武双、宋健)
闭幕式上,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武双谈了自己的思考:“基本法律制度不会变,实施法律所涉及的技术始终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他期望在不久的将来电子证据能够成为独立的证明案件的证据,法官、律师、当事人、学者都要与技术俱进。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巡视员宋健则表示,法官应在充分了解技术的前提下,大胆放心地利用技术,鼓励第三方电子存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蒋中东在闭幕致辞中,对到场专家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
从2016年起,三知论坛以浙江的司法环境、经济环境为基础,结合知产力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资源和宣传优势、知产宝在全国知识产权司法裁判文书收集、加工和深入分析方面的特点,以扩大司法公开透明为导向、以提升司法保护水平为目标、以引入社会力量集中专业资源为抓手、以浙江特点+知识产权为特色,在扩大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影响力的同时,连续三年致力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逐渐形成国内乃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公益学术高端论坛品牌,成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欲获取由知产宝知识产权数据中心编著、IPHOUSE·慧谷实验室出品的《电子存证产业创新及司法认证报告》以及本次活动嘉宾主题发言内容集锦,敬请关注知产力后续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