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充电5秒钟通话2小时”——一文带你看懂石墨烯和它的未来

2016-09-30 14:28:19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 | 马丽  李石馨   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本文系知产力获得授权的稿件,转载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有一种材料,只有保鲜膜的厚度,但要用铅笔刺穿它却需要一头大象站在铅笔上!

58431291076.jpg

有一种材料,它制备的电池可以充电5秒钟通话两小时!


21579831064.jpg


有一种材料,电子在其中运动一路绿灯,几乎没有阻力,其制成的芯片的运行速度甩了硅芯片几条街!

85463921710.jpg


有一种材料,制备的触摸屏可以叠起来塞在口袋里!


10285349716.jpg


不要怀疑,这些材料的确存在,更不可思议的是 它们是同一种材料!这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材料,获得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想必大家也不会吃惊了吧!没错!它就是被称为“黑金”的石墨烯(Graphene)!

61048317529.jpg


石墨烯的发家史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呈蜂窝晶格的一层透明薄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同时具备非凡的导电性、超强的强度和极佳的透光特性的材料,这三种属性很少能在同一个材料上出现,因此它又被称为“奇迹材料”。

 

2004年,物理学家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通过用胶带机械剥离法得到较薄的石墨薄片,然后利用胶带粘住薄片的两侧,撕开胶带,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中得到越来越薄的石墨薄片,将这些薄片转移到二氧化硅基片上,最终在光学显微镜下发现了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这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研究石墨烯的开创性实验。评审委员会认为,石墨烯“有望帮助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82637941051.jpg


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平面结构,它蕴含的丰富而新奇物理现象的奥秘就来源于此。石墨烯拥有完美的对称正六边形结构,非常稳定,而且各个碳原子之间的连接很柔韧,即使受到外力冲击,也可以通过弯曲变形来维持稳定。据测试,它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最强的二维材料,强度通常为普通钢材料的数十倍。有人曾测算,一块一平方米的石墨烯吊床足以承受一只4公斤重的猫,而该吊床的重量仅为0.77毫克,比猫的胡须还轻,肉眼根本看不到。石墨烯还有优异透光性,且几乎完全透明,只吸收2.3%的光。透明、良好的导电特性,使它极适合制造透明触控屏幕、光板,甚至是太阳能电池。作为是“后硅时代”的新潜力材料,其潜在应用领域包括高速晶体管、透明电极、印刷电子、新型复合材料、超灵敏传感器、新型催化剂、基因测序、储能装置等。


 23149105768.jpg


最让科学界瞩目的,是它超强的导电性能。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线性电子能带结构,其传导电子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电子在石墨烯中运动几乎没有阻力,迁移速度极快,是世上已知的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这一特点,石墨烯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纽约时报》将其称之为“具备颠覆当前所有电子设备的潜质,是材料的未来和电子行业的救命稻草”。

 68710459321.jpg

石墨烯的专利分析

 

截止2016年6月30日,通过对石墨烯专利的分析统计(VEN数据库),由下图可知,有关石墨烯的专利申请在上世纪末就已出现,但随后发展较为缓慢。直到2006年后,专利申请数量才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大幅增长。特别是对石墨烯的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全球石墨烯专利申请数量开始急剧增长,表明石墨烯相关专利技术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可以认为2008年之前为石墨烯相关专利技术的萌芽阶段;2009年之后石墨烯相关专利技术开发进入快速成长阶段。

 59210371648.jpg


目前的电子器件工业中,硅是主流的材料,而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导电性能、独特的能带结构有望在很多方面代替硅。石墨烯在未来电子器件上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被看作是石墨烯研究最可能突破、实现产业化的领域,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竞争焦点。石墨烯的专利申请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有关电输运方面的,苹果、谷歌、三星、IBM、富士康等大企业在此领域投入了巨大的成本,着眼于未来10到20年的技术储备和战略布局,研发了一系列高端产品。该领域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技术条目涌现,这也进一步证实石墨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全球市场需求很大,相关技术研发投入在快速增长,推动石墨烯在电输运应用的发展。


21971056384.jpg


单层的石墨烯是零带隙半导体,也就意味着其态密度是没有带隙的,但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如机械、电学、化学等方法)可使其带隙打开。石墨烯可控的带隙在电子光学器件、高灵敏气体传感器、超高电容、生物器件等领域展现出相当可观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成为当前石墨烯专利申请的一大热点。2007年,石墨烯效应晶体管取得了极大的发展,第一个顶栅石墨烯MOSFET器件诞生,2008年第一个千兆赫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Lin团队制备的石墨烯MOSFET,其开关频率达到100GHz,Liao等制备出沟道上迁移率达到20000cm2/(V·s)的顶栅石墨烯MOSFET。尽管如此,基于石墨烯的场效应晶体管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大尺寸的石墨烯MOSFET不能够实现关闭,限制了它们在一些理论上的应用,其异常的饱和行为限制了器件无线电频率的应用。石墨烯纳米带由于带隙的存在,导致晶体管不能够关闭,并且由于小的宽度限制以及边缘无序,以致制备上也存在较大问题。尽管石墨烯晶体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以其低功耗、高频率、小型化等特性,可以预见由石墨烯做成的半导体器件拥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是半导体发展的路标。

 

量子点来源于半导体的异质结构,近年来已经得到极其广泛的研究。量子点可使光电子在纳米尺寸应用,能够用作探测器、二极管、记忆材料和激光装置。石墨烯量子点与普通的半导体量子点有着极大的不同,其原因在于石墨烯的载流子是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且服从外尔-狄拉克方程,并且在量子点边界碳原子形状的不同极大地影响了量子点的性能。目前有两种方法定义石墨烯量子点:一种是通过石墨烯层的实际几何形状来定义量子点,通常指石墨烯岛;另一种是通过电场和磁场区域来定义石墨烯量子点。近年来,一些新的方法被用来形成石墨烯量子点,例如压缩石墨烯薄片,打开石墨烯光谱带隙以及一些化学技术。


27931081564.jpg


我国石墨烯发展现状及展望

 

对石墨烯的研究,我国起步虽相对较晚,研究跟进却很快。截止2016年6月30,据统计,我国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与石墨烯相关论文、专利已经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


13746928510.jpg


在石墨烯的专利申请数量上,我国已经超越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说明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已经开始重视保护创新成果,华为、中兴等国内电子企业对此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但是,部分石墨烯专利质量不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相关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在下游应用领域,且拥有的已实现了产业化的专利技术较少。虽然国内研究群体大、成果多,但突出性、原创性成果较少,我们采用他人成熟的方法,始终处于落后位置,重大创新十分有限,因此要在材料制备方法上寻求突破;国内有关石墨烯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产业应用相对薄弱。简单重复国外的应用研究,未来可能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石墨烯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应该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在进一步加深对其物理特性深入研究以获得突出原创性成果的同时,也要加强石墨烯产业化探索方面的研究。

 

78564210913.jpg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2016-09-29 16: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