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百亿,正是维权进行时

2025-02-14 17:02:00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百亿之际,也在不遗余力地维权。

图片

来源 | 综合知产力、极目新闻、潮新闻、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天眼查

编辑 | 布鲁斯

要问蛇年春节档哪家强,《哪吒之魔童闹海》可谓“独霸”一方,如今票房更是突破百亿,甩开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将近一倍,并跻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TOP3!

眼下,《哪吒之魔童闹海》除了忙着冲击百亿票房,另一边也在不遗余力地维权。

哪吒片方起诉游戏公司侵权,索赔30万元

公开的开庭公告信息显示,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向江苏尚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告送达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诉北京龙威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尚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游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日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根据该信息,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预计将在今年4月24日公开审理此案。

图片

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正是《哪吒之魔童脑海》的主要出品和发行方。据了解,该案中,原告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向《仙侠神域》开发商及其他相关公司提出了诉讼,声称游戏中使用了“哪吒”“哪吒魔王子”的相关美术作品。原告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要求法院立即责令被告在《仙侠神域》中移除涉嫌侵权的美术作品,并在整改完成前下架该游戏,另外还请求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30万元。


对于此事,许多玩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些玩家认为,《仙侠神域》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经典的仙侠文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故事的重新演绎,因此不应过于苛责;而另一些玩家则认为,版权问题应当谨慎处理,作为开发者必须对自己的创作负责,要确保原创性,不能以“借鉴”为理由对其他作品的创作成果视而不见。

图片

游戏公司回应,业内引发热议

iOS应用商店显示,手游《仙侠神域》于2年前上架。

对于被诉一事,游戏制作方上海游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很早以前就有这一款游戏,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起诉侵权,就知道他们让我们给钱。目前我们已经正常应诉了,其他几家被起诉的公司只是游戏平台之类的。”但对于是否删除或修改侵权元素则未明确回应。

图片

一位参与过多个游戏项目开发的资深美术设计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创作时,确实会参考大量的素材,包括电影、动漫、小说等,但每一个元素的运用都是经过团队反复讨论和精心设计的,目的是打造一个独特的游戏世界。对于《仙侠神域》被诉侵权一事,我们感到很无奈,有时候可能只是在风格上有一些相似,但绝不是故意抄袭。”他还提到,随着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日益严格,开发者们在创作时更加小心翼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但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位游戏开发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在游戏立项之初,他们就会对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评估,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存在版权争议的元素。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仙侠文化题材的局限性,一些经典元素很难完全避开。因此,他希望行业能够建立更加明确的版权界定标准和沟通机制,让开发者在创作时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保障版权方的合法权益 。

这一事件凸显了文化产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一方面,创作者需要在借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他们必须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整个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哪吒》第一部曾陷侵权纠纷,最终胜诉

事实上,《哪吒》系列电影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五年前上映后不久,就曾经遇到过侵权纠纷。但不同于这次作为原告维权的是,当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片方是作为被告卷入纠纷的。

2019年8月19日,舞台剧《五维记忆Memory5D+》(以下简称《五维记忆》)演员石璟箜篌在微博上放出了一系列对比图片,直指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内容、细节以及海报进行“抄袭”;8月22日,《五维记忆》发行方中影华腾公司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开维权;11月11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受理中影华腾诉《哪吒之魔童降世》编剧、导演和光线影业等发行方侵权一案。

图片

该案中,中影华腾诉称《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人物形象设计、故事情节和制作元素等方面与《五维记忆》存在大量相同或相似之处,构成著作权侵权,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连带赔偿经济损失5000万元,承担合理费用100万元并消除影响。

2020年12月10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2021年5月28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中影华腾全部诉讼请求。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哪吒》电影与《五维记忆》舞台剧中“供舞台演出的作品”部分属于不同形式的作品,且经比对,原告主张的关于人物设定、8个故事情节以及纱幕结界的内容,二者均不构成实质性相似。

图片

相关链接

不止如此。除了这起案件外,《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曾被一家动画制作公司起诉称其角色“殷夫人”形象涉“抄袭”。但原告并未获得法院支持。

相关链接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从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侵权纠纷到如今《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维权行动,我们可以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行业内的相关方也在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平衡创作自由与版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在于如何界定“借鉴”与“抄袭”的边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作手段的多样化,这一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期待法律不断完善,也相信相关案例的判决将会为行业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引和参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部分素材来源 | 极目新闻、潮新闻、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天眼查

封面来源 | 《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海报局部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近二十年前,“娃哈哈”商标曾险些被转让;今时不同往日,“娃哈哈”商标“再度”欲转让?

    2025-02-12 09: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