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7来了,看美国人如何分析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原标题:霸占中低端市场的国产手机为何迟迟未进入高端市场?
来 源 | Bloomberg
编 译 | Melinda
(本文翻译版权为知产力国际所有,转载请联系 etougao@zhichanli.com)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手机,不仅要质量过硬,硬件软件设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还要外观时尚,能够彰显手机主人的社会地位,苹果在手机品牌中独树一帜。
苹果在中国的营业额自2011年以来下降了5倍,截止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销售量下降26个百分点。中国销售额占苹果总销售额的四分之一,所以中国销售额的下降直接影响到苹果销售额。
苹果销售额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国产手机的价格优势、产品性能、用户习惯等等。
首先是价格
中低端的国产手机更有价格优势。一部iPhone6s的16G版本起售价是¥5288。高配的华为P9的售价为¥3688。苹果低配手机的价钱可以买到华为高配手机,很多人更倾向于性价比高的国产手机。苹果想要扩大中低端市场的占有量就失去了价格优势。
其次是性能
苹果为了挤进中低端市场发布了较为便宜的iPhone SE。在此价位段,当前国产智能手机可与iPhone SE向竞争。诸如OPPO 、华为、小米等等,无论是在屏幕、成像素质、续航、快充还是在售价等方面相较于iPhone SE国产手机都更胜一筹。iPhone SE在此价位段的竞争力十足,未能达到预期。
再次是系统方面
安卓手机能够获得更好的文字阅读、影音娱乐游戏体验,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自定义字体和主题、在软件上安装新应用的测试版本。但是苹果手机不具备这些体验因此不能吸引庞大的中国消费者。
最后是在中国面临的压力
苹果在中国面临巨大压力,比如被迫关闭在中国的 iTunes Movies 以及iBooks 服务。发布的iPhone6 和iPhone6s还身陷侵权案件被迫在中国停售。当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换机时代,绝大多数消费者已经经历了智能手机的更新迭代,所以当前消费者对于自身需求有了更为明确的诉求,在智能手机品牌选择这件事情上已经日趋理性。
这些都导致了苹果手机很难扩大在中低端市场的占有份额。而国产低端机之间的价格战也很激烈,为在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只能向市场空间相对较大的高端市场转移。在进入高端市场的过程中国产手机面临重重困难,迟迟进入不了高端市场,逆袭苹果。
首先是国产手机厂商的专利技术少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专利检索方面只有OPPO可与苹果匹敌,小米、魅族等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在专利上的状况令人担忧。正是这些专利形成了产品壁垒,若想应用某项专利技术需要购买这就加大了国产手机的生产成本,若不获得授权就应用专利的话则会构成侵权,遭遇索赔的风险。国产手机进入国外市场的过程中会受到专利的制约。
其次是产品、技术、品牌等多方面综合竞争力的缺失
虽然华为、OPPO、魅族等国产手机在手机外观设计、硬件配置、软件应用等各个方面正在与苹果等国际厂商缩小差距,但国产手机依靠的是性价比的优势,只有在近一两年才注重软硬件方面的提升、手机统体验、续航、拍照等方面还存在的短板。在产品、技术、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缺失是很多国产手机不敢贸然上攻高端市场最根本的原因。
苹果虽然销量开始下滑,但依然在高端市场的利润方面保持巨大优势。国产手机想要推出高端机型进军高端市场需要提升软硬件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