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发布 智能体有望迎来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商用的创新热潮

2025-03-30 17:49:00
《报告》是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连续第七年就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发展情况发布研究成果。

2025年3月29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在湖南长沙召开,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专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揭示了2024年在模型技术成熟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智能体迅速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的主要方向。

《报告》是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连续第七年就中国人工智能专利发展情况发布研究成果。《报告》首先显示,2017年至2024年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层(智能芯片和软件框架)、模型层和智能体专利年均复合增长28.5%,中国公开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67,634项,体现出强劲增长的创新发展态势。

图片

图1  智能体领域中国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报告》检索分析,我国智能体领域专利申请从2017年的268项激增至2024年的2787项,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9%,截至2024年底达到11,167项,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表1  智能体领域主要技术分支中国专利布局分析

图片

《报告》认为,当前智能体技术创新正是从单体智能向群体协作、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融合、从模型训练向实际执行快速演进。在智能体技术分支中,深度学习框架、多模态处理及交互技术、自主推理与规划、动态调整技术,四项细分领域的审中专利占比均超过50%,说明上述领域技术创新仍未收敛,还处于快速迭代的创新活跃期。其中,动态调整技术处于实质审查的专利占比达到70.5%,是目前审中专利占比最大的技术分支。此外,自主推理与规划技术处于实质审查的专利有1640项,是有效专利的2倍;多模态处理及交互技术、多智能体协作技术两项细分领域的审中专利均超过有效专利,反映出此上述关键技术仍保持快速突破的创新发展态势,是带动智能体当前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

表2  智能体领域中国专利申请与授权 Top10 创新主体(企业)

图片

《报告》认为,智能体技术的专利布局呈现“模型驱动→感知协同→决策深化→执行扩展”的递进路径,拥有全栈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将成为智能体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的“主力军”。例如,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阿里云魔搭GPT、腾讯元器、字节跳动扣子Coze等智能体平台,以及华为小艺助手、阿里的通义万相视频、科大讯飞的教育智能体、京东JoyLaw等智能助手产品等。特别是代码生成领域,通过AI智能体实现从需求分析到部署的全流程代码生成,正迅速成为当前的热点研发方向。基于文心大模型和百度海量优质编程大数据,百度文心快码及Zulu智能体可以根据上下文和工程内容,实现从需求到前后端代码的“全流程智能编程能力”,被业内视为改变软件开发甚至技术创新底层逻辑的“技术民主化革新”产品。

图片

图2 智能体领域主要创新主体AI专利高质量发展能力分布

《报告》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所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禀赋出发,构建涵盖突破创新指数、产业应用指数和生态支撑指数的多维度“AI专利高质量发展评测指标体系”,形成对代表性创新主体综合专利高质量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刻画。从图中看出,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的创新突破能力(气泡规模)位居“第一梯队”,百度依托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栈技术布局,形成智能体商业化落地的先行力量;腾讯则以社交场景渗透,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双轮驱动”中构建发展优势;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在产业应用指数中显示了快速的创新增速。

最后,《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智能体专利技术外源性依赖较多,动态协作技术专利虽然申请增速较快,但70.5%处于实质审查阶段,技术成熟度和实践应用仍有待检验。2024年11月智能体技术被纳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我国智能体技术创新有望在标准引领下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快速度的创新发展,并成为驱动千行百业效率革命与场景重构的新型AI基础设施。

(本文不代表知产力立场,知产力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来源 | 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作为中关村论坛年会十大品牌论坛之一的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改革与创新: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中关村发展集团承办,旨在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交流,并为高质量推进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2025-03-30 1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