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周一谈 | 用比喻的方法轻松理解知识产权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作 者 | 曾 晨 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
(本文系知产力获得独家首发授权的稿件,转载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缘起“打比方”
从事知识产权工作以来,不断有人问我,知识产权是到底做什么的?为了让对方尽快了解这个“高大上”的词汇,我常和他们说“打个比方”吧:房屋、汽车这些有形财产我们很容易判断它的所有者,就像房子,房子有房本,房本上有房子的基点基线,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非请入内就是侵权行为,但是那些无形财产、智力造的“房子”基点基线是隐形看不见的,要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我们主要工作一是帮助无形的“房子”确定所有者并办好证书;二是帮助房子所有者确定好保护范围,看好家护好院不被他人侵犯或去侵犯别人。他好像若有所思的明白了!
最近老听说,知识产权这个圈、专利那个圈,我一想,不对呀,知识产权是个比喻更贴切。
前提“做比较”
知识产权工作主要包含商标、专利和著作权三大部分内容。查询是商标、专利注册申请程序的前提工作,一般由注册申请人或其代理人主动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其申请的商标、专利与别人的已有商标、专利有无相同或近似的可能,虽然查询结果并不直接等同最后的审批结果,但能很大程度的决定商标的通过率。查询不仅需要对比大类,对比小项,还要比对近似群,所以查询工作是需要仔细比较,小心求证、及时调整的过程。查询不是商标、专利申请注册的必经程序,却是商标、专利注册申请的最有效环节。虽然著作权从作者创作出来就受到法律保护,不论是否发表,在实践中为了保证权利不被侵害,可以到当地的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因为申请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相当作者事先自查。
查询的目的就是做比较。通过做比较判断商标是否具有显著性、通过做比较判断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通过做比较判断作品是否具有原创性。若与他人出现重复或者是近似,那么是无法批准注册的,落实好商标、专利和著作权查询工作,处理好这个“做比较”是注册通过的关键。
知识产权的“特殊性”需要比喻
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我们知道知识产权的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如何认识无形的这种东西,最直观的方法就是采用比喻,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和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知识产权的不确定性。正因为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更说明了它的具有不确定性和反复的本质。在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知识产权争议和诉讼,如近期华为在中国和美国起诉三星专利侵权,并称三星侵犯了其11项技术专利。但两个月后,三星在多地反诉华为专利侵权,三星方面指出华为六件专利的专利权,只要认真,无形的东西总能找到一些说辞和证据。目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三星、华为掀起的这波专利对攻案最终很有可能会达成和解。还有被炒得火热的加多宝与王老吉和南北“稻香村”商标案,大家众说纷纭,边界难寻。可以说在知识产权领域没有固定的案例可循,每次争议和诉讼都是新的。
知识产权的创造性。创造性是知识产权的生命,创造性表现出的发明和发现,体现的新奇独特意味着是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或物,这时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认知方法对深奥的问题加以描述,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虚化的创新具体化,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知识产权和比喻一样都有两个“基本原则”
一、同类不能近似
二、近似必不属同类或有本质差别
如还不能理解知识产权,请看下面大家都懂的三个比喻句:
知识产权好比是黄金,谁拥有它谁就拥有了财富。
知识产权就像一排篱笆,谁拥有它谁就能维护好自己的权利范围。
知识产权仿佛一把大伞,谁拥有它就是“下雨天”也能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小 结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已知事物去认识未知事物。知识产权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创新,创新是一个不同于往常的新思想、新事物,是一种未知事物,就需要比喻这个认知方法。知识产权的不确定性和反复震荡的本质,注定了知识产权就是这样一个比喻,并且只有这个比喻才能正确认识和体现出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