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 熊文聪:《事实与价值二分:知识产权法的逻辑与修辞》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事实与价值二分:知识产权法的逻辑与修辞》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
熊文聪,江西临川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为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民法及法学理论,已在《法学家》、《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比较法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交大法学》、《知识产权》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本书简介
和其他部门法一样,知识产权法由很多特定术语和概念构成。在对这些概念进行解读时,学界总是习惯于从科技、文艺或政治层面入手,却单单忽视甚至是漠视法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如此便人为造成知识产权法难以融于整个法律体系之表象。针对这一现象,本书提出:知识产权法研究目前最迫切的不是提出什么创见,而是要回归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事实与价值二分法就是一把解读知识产权法的逻辑与修辞的钥匙。
借此原理和方法,会发现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些伪命题皆源于将事实与价值相混淆之谬误。创设什么样的权利,创设多大的权利均属于价值判断问题,事实之自然属性并不影响私权之构建。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我们还应认识到,即使知识产权法的事实范畴存在特别之处,知识产权法的价值范畴也并不由此变得特别。相反,在利益衡量的价值层面,知识产权法毫无特殊性可言,法理中通用的直觉判断、经济分析及解释技艺均适用于知识产权法中的价值命题。
区分事实描述与价值判断,也助于我们重新看待知识产权的正当性问题。一直以来,知识产权都被视为将本属于公有领域的知识交由私人控制而备受批判。但知识本身并不具有公共性,通过控制知识之利用从而促进知识之生产才是知识产权之旨意。实际上,以私权激励知识生产的后果并不是知识变得更少了,而是知识的爆炸,信息的过剩。信息的本质在于差异,强调知识产权就是强调差异,其后果不是无信息而选,而是信息太多我们不知道该选哪个。知识产权带给我们精彩纷繁的“知识”,却没有教会我们化繁为简的“智慧”,其伦理要害也正在于此。
本书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之法理,秉持思辨性的论证逻辑,对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些核心概念与命题展开了体系化的分析与批判性的解读,立意高远,视角独特。除针对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外,本书就司法疑难纠纷的研判与阐释也颇具方法论上的指引。
专家推荐
这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批判精神无处不在。它利用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解读知识产权法的基本逻辑构造,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的对象、符合功能、创造性标准、作者人格权本质、思想表达二分修辞的本质等核心问题。作者敏锐地指出,事实与价值的混淆导致这一学术领域充斥着各种伪命题或假辩论。对号入座后,读起来“战战兢兢、汗不敢出”。作者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让人叹服。
——崔国斌(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从哲学、法理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以事实与价值二分法为线索,运用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知识产权法的若干核心概念、规则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地研判,为知识产权法的基础理论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曲三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如果阅读能够让您灵魂或精神出窍,带着您去更宽广的精神世界遨游,让您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那这样的作品就值得拥有。作为有理论思考并有理论饥渴的人,我感谢文聪教授的大作为我带来了前述享受。
——石必胜(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原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
在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除了自然的地貌与物理现象外,基本上并没有所谓的”线条”存在。而即便是这些天然的形象,一旦细观,也不难发现并不是真正的泾渭分明,连海岸线也没有恒常,更遑论雷电云彩的”边界”。所以如何在这世界上画出一道道的线条,然后切割成块,有的可见,有的不可见,接著指说:这是谁的”财产权”,那又是谁的”人格权”,这如何做数呢?而且这么一划又如何产能生了社会、道德与经济上的价值呢?这些价值又是如何的交错互动形成了所谓的”市场”呢?
熊文聪教授的近作《事实与价值二分:知识产权法的逻辑与修辞》似乎正是为这些表面看似理所当然、实则困难无比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探索与思考。这对于中国正在完善本身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工程应可提供很好的思考方向并做出相当的贡献。
——孙远钊(北京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美国亚太法学研究院执行长)
这本书貌似抽象,但祛除了知识产权法当中似是而非的概念和我们的思维陋习,把理性思辨重新带回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当中,强烈推荐给每位认真的知识产权律师阅读!
——何菁(安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法律委员会副主席)
文聪的论文就是用事实和价值二分法的尺子把知识产权法中的若干理论与概念重新做了丈量,这一过程无疑为准确把握知识产权法律概念提供了新的参照。在论文中,文聪分别就知识产权的“多重”保护、商标的“合理使用”等诸多时下流行的说法逐一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这些解释反映了知识产权法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基本概念界定以及对概念间关系把握的一种方法。了解这种方法对理解知识产权理论中概念设定的内在逻辑大有裨益。
——郭禾(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知识产权的理论,是以国门开启和不断改革开放、渐进融入世界为背景,在传统与现代接续、西学与国情结合的条件下,以中国乃至世界知识产权的表达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产物。有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知识产权的纵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个质的飞跃。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中国的知识产权研究,总体上讲,恰似少年。正因为年轻,才蛰伏着无穷的潜力,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刘春田(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