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莱坞到国知局:韩国特许厅挑起“AI战火”
作者 | 薛定谔的打工人
编辑 | 布鲁斯
好莱坞从大咖演员到幕后编剧,现在是全民罢工中,这次罢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要钱要地要待遇”之外,主要议题就是反AI。人工智能会编剧还能帮助知名演员永葆青春,各种危险动作奇幻场景也是越来越接近一键生成无难度了,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地动了好莱坞打工族们的基本盘,一个产业眼瞅着就要变天,资本家们确实降本增效喜笑颜开,但是打工人们无“工”可打,这不是要“玩儿命”的节奏么。
但是按理说人工智能大杀四方,其实是一时杀不到各国知识产权监管机构内的,核心逻辑如下:
好莱坞,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运行模式,资本家花钱不是来养打工人的,而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因此只要新技术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是潜在能力,那就值得投资,值得考虑替换。如果前期效果好,那么后期一定是加速替换,应换尽换。据小道消息传播报道,当前好莱坞制片商们正在加紧让AI巨头们为其上项目,真是恨不得一日之内改天换地。
各国知识产权监管机构是政府部门(除了EPO),政府职责本身距离AI替代是一个非常前卫的话题,说白了根本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各国也没有一个开始做的,这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了,这其中还包括法律问题、伦理问题,太多问题了!
所以此时的讨论,其实只能是聚焦到专利/商标/新型/外观/初审等一种审查员的工作是否能被AI替代或部分替代的话题。虽不同源,但是同理,审查员们无论属于事业编,还是聘任制,本质上都是政府职能的延续。他们的工作不属于商业性的行为,国家出钱雇佣这部分人力来行使法律框架下的国家职能,进行知识产权的审查和裁断。
所以核心对比要素是动机。好莱坞替换打工人那是商业驱动,动机大得很;而各国知识产权监管机构如果用AI替换审查员,那么除了让一众领导变“光杆司令”,让审查员回家务农,激起众多矛盾,说来说去真的是讨万人嫌。
但是,几天前情况突变:据韩联社7月14日报道,韩国LG AI研究院和韩国特许厅(KIPO)签署了一项商业协议,将开发“专利专家AI”,具体用于专利文献的搜索、分类和摘要等行政服务。
韩国特许厅在世界知识产权监管机构体系内处于什么地位呢?影响力几何?韩国特许厅是著名的知识产权五局之一,这五局是USPTO、EPO、JPO、KIPO和CNIPA(原来的简称是SIPO),上面的顺序是加入五局组织的顺序。五局成立的目的是源于五局几乎就是这个世界的主流申请量,各种工业知识产权(主要是五局负责的专利和商标,不包括版权)其实可以统计为五局以及其它,这个其它,如果按数量计算,那么非常保守地考虑,近20年内也是没有超过10%的,这个数字应该说是非常保守了。
五局成立当然不是为了聊天,而是为了协调很多主流事务,觉得如果呆在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框架内,协调任何东西,改变任何规定,那都要走全体的流程,太慢太耽误事。五局自己搞定,相当于几乎搞定了全世界,因此五局可以认为是知识产权体系内的小多边,最有实力的“小团体”,知识产权界的G7,简称IP5。
那么基于这种认知,回头看KIPO的人工智能一步棋,那么就意义非凡了,引领示范效应就出来了。美国和欧洲跟不跟呢?还是看动机!我们具体看最近一段时间的知产新闻,美国的Google也好,德国的西门子也罢,都在最近非常尖锐地批评过自己国家/地区的专利局,觉得它们质量差。类似Google也是直接摆明了说,自己技术现成的,你们要是不行就“缴枪”,我给你们配“坦克”。
除了产业界的呼声,回看USPTO和EPO自己,EPO这个组织也是非常特殊,它不隶属任何一个国家,也不隶属于欧盟,它其实是欧盟27成员国外加其他自愿加入该组织的欧洲国家,目前一共42国,大家在一起靠的是一纸协议,一个规则,成立一个欧洲专利局来给所有人一起审查专利。那么这个专利局本身的费用谁承担?答案是自负盈亏,自筹自支。而且大家上网随便一搜,欧专局审查员罢工、跳楼也都不算什么新闻了,已经快成日常了。队伍是越来越难带了。
所以要说起动机来,产业界有呼声,要求改革,这是外在推动;专利局有压力,打工人有成本,管理有成本,这是内在驱使。五局之间呢?这不是明摆着吗,自古以来幸福感和荣誉感均来自比较,邻居家换车,同事换房都是打工人的“心头恨”。五局虽然是组织,但是组织下面也都是人,“俗”是免不了的,你上“专利专家AI”,我就要来个“知产全能之眼”,最次也要有个“审查小助手”吧。
所以呢,这轮AI对打工人的收割确实是轰轰烈烈地开始了,而且行业不分高低贵贱,工作不分钱多钱少,AI对大家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有平静地替代。祝广大知产打工人在炎炎夏日中看毕此文至少心生凉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