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机器人起源,我们还能争什么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你是喜欢大白那样的暖男机器人还是变形金刚那样的英雄机器人或者是《澳门风云2》里傻强那样的呆萌搞笑机器人?
现在,无论你喜欢哪一款,谷歌的新专利都能够满足你。当地时间3月31日,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谷歌一项美国专利号为8996429的专利,该项名为“不同性格机器人的系统及其设置方法”的专利技术可以使用户从云端为自己的机器人下载不同的性格,从而可能使机器人定制变成现实。
近几年,在各类世界电子大会上,关于机器人的模型展示越来越多,这些令人脑洞大开的科技让看客们惊叹之余又觉兴奋不已。在专注于机器人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人们也曾像日韩争夺樱花起源地一样就机器人的来源进行过激烈争论:虽然“robot”这个单词首次被公众所知是由于轰动欧洲的捷克科幻舞台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而首台能做复杂动作的电动机器人是由英格兰人创造的,但是机器人的最早起源却是《列子·汤问篇》中名叫偃师的巧匠制作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木质机关人,是不是瞬间觉得老祖宗的神奇和巧智?
虽然如此,在现代机器人技术的传承道路上尤其是智能机器人领域,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不十分出彩。据统计,虽然我国是机器人生产大国,但中国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在机器人专利申请方面却差强人意。
专利统计网站综合数据表明,虽然我国科研院校或机构持有机器人专利也多达数百项,如下图:
但其中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专利数量却并不具有竞争力,如下图:
但是,美国、日本企业则在智能机器人专利申请方面表现突出,其中不乏像三星、索尼、丰田、微软这样的老牌跨国科技企业,当然后起新秀谷歌、苹果也榜上有名,如下图:
(注:图1、图2数据为中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数量统计,图3数据为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数量统计)
从上述数据统计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呈现两个特点:一是,申请的相关专利性质多为操控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专利技术比较少;二是,专利持有人多为大学或科研机构,拥有机器人领域自主专利的企业甚少。
而这两个特点也将使中国在全球抢占机器人市场时缺乏竞争力。首先,我国的机器人产品多为机械操作或操控类别,此类产品虽然可用于生产线等机械操作系统,但其技术含量不高,导致附加值偏低,并且核心器件还需从国外进口。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全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逐年增加,其中一部分劳力需求将用机器人来满足,这就要求未来的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生产线操作工、物流线传输工等机械类工种,而是能够执行一些稍微复杂的任务,比如照顾老人、小孩,参与实验工程等。当然,智能机器人的另一个重大用途就是代替人去完成艰巨危险的任务,比如拆除炸弹,反恐,外星探测等,而这些任务的完成,更需要的是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参与。
但从目前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专利持有量上来看,我国科研院校和机构更专注于对操控机器人或程序机器人的研究,美、日企业则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其次,我国的机器人相关技术专利持有者多为学校或科研机构,这些权利人将相关专利转化为实际商用技术的能力和积极性不如企业主体。另一方面,在我国能与跨国大企在该技术领域进行抗衡的企业也很少。
虽然前两年,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销售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2013年我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占全球的20.67%,但随着社会向智能化的不断演进,人们对机器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上述状况如果继续延续,那么在即将兴起的智能机器人领域,我国很可能再次失去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