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开源还是借机圈钱?微软示爱Linux背后的阴谋阳谋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作 者 | 焦琼琼 李紫鹃
(本文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引言
上周,微软宣布计划将其SQL Server数据库向Linux系统开放,并且从3月7日开始向测试者们提供私人预览。微软Azure业务负责人Scott Guthrie表示,正式版本会在2017年推出。
微软这次向Linux系统开放数据库,可以说是向Linux高调示爱。这一举动显然颠覆了微软此前对Linux的一贯态度。要知道,Linux系统不仅威胁到微软在台式机、笔记本市场的霸主地位,还占领着Web服务器市场的大片江山。微软一直将其视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如今,当微软现任CEO Satya Nadella极力向外界表明其对Linux“一片痴心”的同时,我们也许该冷静地重温一下微软这些年与Linux的“爱恨情仇”。
操作系统的改朝换代
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微软的Windows可以说一直垄断着操作系统市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依靠其个人计算机的逐渐普及,日益稳固了在PC市场的霸主地位。而诞生于1991年的Linux系统则更像是一种“非主流”,以免费、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无数程序员的灵感和热情。
2011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iPhone首次登陆中国,PC市场就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都难挡智能手机甚至平板电脑的大潮侵袭。IOS系统的流畅,Android系统的开源,使得这两种新兴的操作系统迅速瓜分移动端市场。而此前曾在移动计算领域风光无限的Windows CE和Pocket PC也伴随着这一切的出现而变得黯然失色。虽然微软后来也陆续推出过Windows Mobile,但都市场反应平平。
一边是移动市场的频频失利让微软眼看着一大块蛋糕被瓜分殆尽,自己却迟迟尝不到甜头,另一边是Linux系统长期占据Web服务器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却一直无人认领。作为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科技公司,微软当然坐不住。既然此前的一系列明争暗斗都难以抵挡Linux的大势所趋,微软也许该换一种策略来迎接这只“洪水猛兽”。
十年前的技术联姻
从90年代初对Linux的忽视,到之后与开源软件的恶斗,微软一开始对开源领域的竞争对手采取的是挤兑策略。时任微软CEO的史蒂夫·鲍尔默还曾向媒体放话,Linux对微软来说就是一个恶性肿瘤。
而2006年,微软突然换了一种态度对待Linux。当年11月2日,微软与Linux界排名第二的Novell网络系统公司签订了一份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允许Linux与Windows系统协同作业,实现两种系统的相互兼容。
协议规定,微软在合作期的5年内向Novell支付1.08亿美元的专利费,而Novell也要向微软支付至少4000万美元的专利费,双方约定“互不起诉对方的用户专利侵权”。另外,微软还为Novell的SUSE Linux系统企业版提供了2.4亿美元的优惠,并且负责销售35万份Novell的系统服务器,可以说极具合作诚意。微软同时还表示,如果用户从Novell以外的其他厂商购买Linux,就可能面临侵权风险。协议签订后,Novell的Linux订单在一个季度猛增了40000个,力压一直排名第一的竞争对手红帽(RedHat)。
事实上,这次合作表面上是微软向Linux示好,实际却是微软通过与Novell合作来打击红帽,而最终使Linux界自相残杀,微软坐收渔利。作为回应,红帽选择了与Jboss、甲骨文合作,来打破微软的攻势。
而这次合作在开源社区也引来了一片骂声。一些开源人士认为这个协议看起来对Novell有利,却对整个Linux不利。Novell不顾唇亡齿寒的危险,为了要战胜其他竞争对手的这点蝇头小利,却牺牲了关乎整个自由软件社区的长久利益。
事后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在该协议签署仅半月后,微软便向外宣布称,Linux的一些代码对微软的Windows构成了侵权,证据便是与Novell的合作协议。
接连不断的授权协议
而这十年间,微软签订的专利授权协议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协议针对的范围几乎都覆盖了使用Linux系统的产品。
2007年4月,微软与三星签订协议,向三星的客户提供使用Linux的专利权。
2009年7月,微软和Melco holdings签订了一项专利授权协议,协议适用于运行Linux操作系统的Buffalo牌网络附加存储设备(NAS)和路由器。
2012年7月,微软又跟Aluratek、Coby以及Amdocs公司签署了专利授权协议,协议覆盖了三家公司使用的基于Linux平台的服务器。
2015年9月,微软与I-O data公司签订协议,向I-O Data的客户提供使用Linux及其他相关开源软件的专利权。根据协议,专利权协定适用于I-O Data的网络连接存储装置及运用Linux操作系统的路由器。
2016年3月9日,微软与日本电子产品销售商乐天(Rakuten)签署专利授权协议,许可涵盖了乐天公司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基于任何Linux和Android的系统服务。
以上列举出来的只是众多授权中的一些,微软这些年来一直从Android上捞金已是人尽皆知,然而对开源系统Linux的掘金也从未断过。
用开源项目Ubuntu(乌班图)创始人马克·沙特尔沃思的话来形容微软的专利授权行径,就是:“有一天,一个人走进你的店里告诉你,这片小区很乱,要不你每月给我交20块钱保护费,我包你没事儿!”这简直就是敲诈勒索!
专利申请的投机取巧
微软对Linux的“霸占”不仅体现在专利许可上,还体现在专利申请上。由于Linux的开源属性,使得它涉及到的很多技术一直都处于公开状态。一些创新技术也就免不了被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抄袭”。
2014年9月30日,伴随着微软推出Windows 10系统的技术预览版(Windows Technical Preview),一项新功能逐渐开始为大众所熟知,它就是Continuum。
Continuum是微软为解决移动端系统构建而推出的一项全新功能,新一代的Windows移动版系统不叫Windows Phone而叫Windows 10 Mobile,就是因为Continuum能够实现电脑、手机、平板等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也就是说,当你把键盘、鼠标和显示器链接到手机之后,你的手机本质上就和一台Windows 10电脑没有差别了。这项新功能被媒体称为微软的杀手级应用,因为它实现了电脑和移动端的无缝拓展。
2015年8月,微软还为Windows 10 Mobile的Continuum功能申请了一项专利,名为“PHONEPAD”(PCT/US2015/046445)。该项专利于2016年3月3日被公布出来。专利文件中详细描述了Continuum功能的相关技术应用。
然而事实上,Continuum所实现的功能并非微软的首创。早在2014年,开源社区Ubuntu 的开发者Canonical公司就已经将其开源系统Ubuntu 14.10做成了一个能同时建立在PC和移动端的操作系统,并在其后的版本中逐渐改进。Ubuntu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Linux操作系统。而今年3月,搭载Ubuntu Mobile系统的手机也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Mobile World Congress的缩写)上展示了Convergence的惊艳功能。
如果微软的PHONEPAD专利最终获得授权,它无疑又多了一件用来攻击Linux系统的武器。
结语
Linux从诞生之日起,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开源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凝结和汇聚了来自全世界各地许许多多开发者们的热情和心血。“自由”和“分享”是开源运动的理念和追求,却被科技行业的巨头以知识产权保护的名义进行“绑架”和“勒索”。这不仅践踏了开源精神,也违背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初衷。
无论是开源运动,还是知识产权制度,都是为了鼓励创新、促进科技和社会进步,但是二者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冲突。微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开疆扩土,从法律的角度讲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那些热衷科技、为开源项目作出了无数贡献的开发者们来说,微软的行为几乎与“流氓”无异。只是微软总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衣,以前是知识产权,这次是“爱”。也许我们不应该忘了微软的口头禅:拥抱(Embrace)、扩展(Extend)和消灭(Extinguish)。眼下,微软刚刚开始“拥抱”Linux,这份高调的“爱”最终会走到哪一步,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