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联想中兴被诉专利侵权背后“谍影森森”

2015-07-06 18:51:59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仍深陷于与爱立信2G/4G/LTE标准专利泥潭中不能自拔的苹果公司,近日,又被一家名为演进无限(Evolved Wireless, LLC)的非实体公司诉至美国特拉华州地区法院,该公司称苹果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其5项LTE标准专利。同时被起诉的还有联想中兴、微软、三星电子、HTC。

还是相似的剧情,还是相同的问题:那些叱咤专利战场的科技巨头缘何却总成为“非实体公司”的俎上鱼肉?

演进无限剑指苹果侵权

根据演进无限公司的说法,成立于1998年12月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即3GPP)标准化机构确立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标准,3GPP的标准是由诸多“Release”(计算机或操作系统的发布版本)构成的,而Release 8则首次描述了LTE标准。根据约定,3GPP成员须遵守知识产权规约中规定的知识产权协议,按照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规定的知识产权政策,要在公用电信领域标准化的需求与知识产权持有者的权利之间寻求持久的平衡。若有侵权行为发生,侵权公司应向专利持有者支付合理费用。

而根据iPhone用户手册提供的内容,演进无限公司知晓苹果公司销售、生产、进口及使用了ETSI 和3GPP的某些标准专利。在LG将这些专利转手给演进无限公司之前,苹果通过标准机构获得授权,那么苹果使用这些专利是合法的。但在2014年10月,上述涉案专利受托人就已经改为演进无限公司,因此演进无限公司认为自己有权向苹果公司寻求合理授权费。涉案五项专利的美国专利号分别为:7,746,916、7,768,965、7,809,373、7,881,236、8,218,481。

名不见经传的非实体小公司突然用相同的专利,将多家巨头企业告上法庭,这种剧情通常是“专利流氓”设计的“杰作”。这起案件也不例外,演进无限公司的主要业务形式就是专门收购专利,然后索要授权费与侵权费,这也是典型的专利流氓公司经营模式。

LG电子扮演什么角色?

这次作为发难者的演进无限公司持有一系列与LTE标准技术相关的专利,而这些专利却是来自韩国LG电子公司,这不禁让人疑惑,LG公司难道没有提前对这些专利进行价值评估吗?或者它自己怎么不利用这些专利起诉移动设备市场竞争对手呢?LG电子出售这些专利是失误还是故意为之?

下面,知产力只为大家讲故事,不回答问题。

2008年,LG将几十项美国专利转手给非实体公司Anpa Inc,随后该公司将这些专利划归给其子公司Acacia Research,但最终有一些又回到了LG的手中。

2012年,LG将若干美国专利转手给非实体企业Techquity,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是以一种或多种方式为手段帮助公司克服将专利货币化的内部障碍。

2013年,LG将80多项专利转给非实体公司Optis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这家非实体公司也是以起诉中兴公司及中兴美国公司进入大众视野。

这只是已知交易中的几个例子,不排除还有一些未被披露的交易。但从客观来说,LG电子的这种做法既避免了遭受其他企业的联手攻击,又可使自身专利得以快速货币化。最重要的是,其实不止LG电子一家有过上述行为,这或许也正是专利流氓公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谁在纵容“专利流氓”?

类似的剧情已经在美国法院里多次上演:

2015年5月,美国德州射频系统公司(FREQUENCY SYSTEMS, LLC)将一大波科技公司告上了德州东部马歇尔地区法院,其中包括摩托罗拉移动、华为、中兴、惠普、思科、索尼、LG、TCL、HTC、D-LINK系统公司、夏普等其它知名科技企业共29家。

2014年一家名为帕台农统一内存架构有限责任公司(PARTHENON UNIFIED MEMORY ARCHITECTURE LLC)以几乎相同的专利把三星、中兴、华为、LG、HTC、高通、苹果(2015年5月)等告上了马歇尔地区法院。

上述案例只是进入美国司法程序中的个中一二,据悉自2010年起,已经有9500多家公司被非实体公司起诉。仅2014年就有2500多家被起诉,诉讼费用超过100亿美元。

如果将这些精力、人力、钱力、物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创新力,肯定会为社会创造不少财富与就业机会。正如美国国会发表抨击专利流氓的文章——“我们国家的创新正遭受着专利流氓的侵蚀,他们滥用我们的专利体系对实体公司进行敲诈勒索,并对创新企业发起大量琐碎的诉讼。”“若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体系来遏制专利流氓,风险投资家们就会对以科技为获益基础的领域望而却步,科技创新领域就会面临风险,从事相关领域的人们也将失业。”

不可否认,那些利用侵权诉讼获得收益的专利流氓公司确实应该被声讨,并应尽快遏制这些投机取巧的行为,但市场中也有一些专利授权公司解决了大量企业间的诉讼,例如RPX就避免了苹果与谷歌等安卓阵营的专利纠纷,Via将多家科技公司的专利聚合到一起,减少相互间的专利厮杀等等。专利流氓公司与专利授权公司,其获益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专利流氓公司现在犹如过街老鼠,破坏力极强。但它们之所以会存在,并逐年增加,除了其本身怀着不劳而获的妄想外,实体企业本身也有一定责任。

首先,企业对自己持有的专利进行评估时,只考虑近期能进行商业化的专利,而将一些概念化的或者近期得不到利用的专利出售给非实体公司。非实体公司抱着“万一能成功”的心态利用这些专利随意提起诉讼。如果没有专利来源,就不会滋生专利流氓。如谷歌早期也曾多次出售概念型专利。

其次,一些企业会主动将专利转手给非实体公司,自己从中拿取收益。例如某跨国大企业放弃自己手机业务后,将相关专利转让给多家专利流氓公司,让他们出面对其他公司提起诉讼,自己则在背后收取高额提成。


10412359867.jpg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2015-07-03 17: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