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专利战,华为怎么打?
作者 | 冰糖狐狸 肥啡
编辑 | 布鲁斯
7月13日,华为宣布将针对Wi-Fi 6设备和物联网产品收取专利许可费率。当天,华为公布了2022年许可收入情况,总体约5.6亿美元,主要来自标准必要专利。
在中国专利崛起中,华为是当之无愧的样本。它不仅最早意识到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注重研发和专利竞争;也是最注重专利权益维护的公司,主动保护专利,尝试专利变现。
华为的专利战略,究竟是如何演进到了如今堪称典范般的存在?知产力梳理了2011年到2022年华为的专利诉讼情况,得以窥见华为专利布局的几个策略:
1. 硬核研发构筑的专利护城河,是科技型公司抵挡一切的底气;
2. 专利战是手段不是目的,能为企业积累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优势;
3. 华为的专利战路线,也是中国科技产业崛起的专利战过程:“打击”国内小微企业专利侵权——迎战海外科技巨头——更主动的姿态出击,维护自身专利;
4. 未来的华为,会把利润丰厚的专利授权业务,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也将引领中国专利制度完善。
一、华为专利战的对象和内容
华为专利战的底气是,用专利垒筑了庞大的技术护城河。
据知产宝数据,截至目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坐拥25.42万组有效发明专利,在每年新增数超10000件的基础上还保持正向增长。
专利反应着公司的创新实力和经营底气,是技术型公司最重要的“护城河”之一。
自本世纪初以来,苹果、三星、高通、爱立信等国际巨头,为了守好自己的“护城河”,均曾通过专利诉讼来维持市场竞争优势。当下,高通和苹果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车轮战”刚刚平息,诺基亚又开始在全球向oppo等各大手机厂商发起了专利诉讼战。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公开表达对专利的看重,华为十余年来的专利战,不仅为其争取到了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更为其构筑了强大专利壁垒。
据知产宝数据,自2011年至今,华为作为当事人(包括民事诉讼原告、民事诉讼被告、行政诉讼原告、行政诉讼第三人)的专利纠纷共392件,发生专利诉讼的对象有三星、中兴通讯等通信领域知名企业,也有一些NPE和小微企业。
华为392件涉案诉讼信息中,主动发起诉讼192件,成为被诉对象197件,华为主动发起诉讼的对象主要为三星(90件)、中兴通讯(42件),而向华为发起专利诉讼攻击的对手主要为三星(95件)、爱立信(42件)和中兴通讯(38件)。
华为专利诉讼的高峰期集中在2016年到2021年,这与华为4G和5G技术的硬核发展息息相关。全球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排名中,第一名华为占比17%,远远领先于第二名三星的10.1%。
截至2022年,华为在全球拥有超过12万件授权专利,已在全球拥有20%的5G、WIFI 6专利、10%的4G专利、15%的NB-IoT、LTE-M专利,并成为4/5G、WIFI6、NB-IoT、LTE-M等标准的主要贡献者。
华为392件专利诉讼,也主要集中在4G和5G领域。主要分布领域为用户设备、控制信息、移动通信系统和和移动终端等方面,依照具体专利技术构成可分为数据交换、无线电传输、通信等几大类。
在392份专利诉讼中,华为主动出击的专利有101条(共57组),主要为电通信技术领域下数字信息传输、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分支,代表性涉案专利有“路径确定方法、网络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等,分别用于网络故障诊断和中继设备管理业务,反映了华为在此领域拥有前沿硬核技术,为维护市场地位阻止竞争对手侵犯的法律策略。
华为被诉专利共193条(共98组),主要是电通信技术领域下无线电传输、和连接,具有代表性的专利有“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提供一种信号发送基站)、“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从支持单个小区中的通信扩展到支持多个小区中的通信)等。
二、华为专利战的趋势和策略
我们分析了知产宝数据库中,华为392件专利诉讼中作为原告方的163份案例,看到华为专利战的演进路线。
跟随中国科技产业崛起,华为专利战的情况,也反应着中国科技产业崛起中的专利战过程:“打击”国内企业专利侵权——迎战海外科技巨头——更主动的姿态出击,维护自身专利。
从2011年到2016年,华为主要专利诉讼对象为国内一些小企业如港湾网络有限公司、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等;从2016年到2020年,华为开始了与三星的专利战,也是在彼时,华为民族企业的旗帜升至高处;2020年以后至今,华为开始向无线星球、数字交互、奥普蒂斯、康文森等NPE企业开炮。
专利战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专利诉讼只是攻防的法律手段,通过诉讼推动技术进步和商业竞争才是企业的终极策略。
华为“专利战”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行业领先企业、非技术密集性的生产型企业、非专利实施主体(non-practicing entities,NPE)。
1. 行业领先企业。这些企业经常发起专利诉讼,也经常成为被诉对象,例如站在华为诉讼网络中心位置的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中兴通讯等,这类行业巨头之间的专利战无疑是最激烈、最复杂、最具影响力的。
在华为300余份诉讼案例中,它与三星间之间的专利诉讼最为典型。从2016年到2018年,华为与三星相互在中国和美国法院进行了共计100余起专利诉讼。
2016年5月,华为在美国和中国提起诉讼,指控三星公司侵犯其通信技术专利和手机软件相关的知识产权。作为回击,三星也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华为的技术侵犯了其六项专利权,索赔金额是华为的两倍。
在华为VS三星长达两年的专利车轮战中,华为以绝对优势胜出:
从深圳和泉州两份判决来看,华为均以胜诉结案,从美国加州的判决来看,华为在标准必要专利的侵权诉讼中申请禁令救济甚至也获得法院支持,而三星针对华为的反击大多以驳回起诉告终。
这一场专利战,结果要远比“华为赢了”内涵更丰富,不仅拉开了国内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的序幕,更是为提高我国专利案件的法定赔偿数额,提供了典型案例支持。
2. 非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型企业。包括有一定生产规模但没有先进专利技术的厂商,甚至还有一系列叫不上名字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缺乏起诉他人的技术竞争力,在诉讼中常成为被诉对象并且缺少反击能力,这类企业在诉讼网络中往往处于弱势被动地位。
3. 非专利实施主体,即NPE。频繁发起专利诉讼,但极少成为被诉对象,关于此类公司,知产力曾经写过很多《NPE们“最后的倔强”》《风浪越大鱼越贵,专利鲶鱼“狙击”联想&TCL》。
在华为“专利战”中,NPE公司主要为无线星球公司、康文森无线许可有限公司、奥普蒂斯无线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美国公司。这其中,华为迎战NPE的诉讼策略值得一提。
2017年,无线星球从爱立信手中购买专利,指控华为、三星和谷歌公司未经许可实施其标准必要专利,三星、谷歌均选择与原告达成和解协议以终结诉讼,而华为则选择反诉NPE。
华为一方面声称原告所指的专利并非标准必要专利,另一方面指控原告要求高额专利许可使用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违反FRAND原则。不仅在事实层面和对方正面硬刚,还从侧后方绕击NPE。
虽然从诉讼结果来看,华为公司的反诉请求并未被法院采纳,但华为因此延长了败诉后支付许可费的时间,客观上达到了减少企业损失的作用。
而在华为及与康文森一案中,法院判决华为确认不侵害专利权。在华为与美国数字交互公司一案中,华为主动发起反垄断诉讼和FRAND费率诉讼,还向国家发改委控告IDC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最终获得胜诉判决。这也是国内企业在国外应诉时,由“任人宰割”的处境转变为“自主支配”的里程碑案例。
“专利制度的本质是激励创新,促进技术公开并被业界公平广泛的使用,从而推动产业繁荣和社会进步”,华为在《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中提出的专利愿景,也侧面反映着华为专利战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专利诉讼,大量诉讼多以和解撤诉告终,撤诉率为40.6%,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华为与中兴通讯80件专利诉讼中,23件以撤诉结案。
也许,诉讼双方都清楚地知道,判决不是目的,诉讼只是手段,以诉促谈是专利权利人的常见手段。所以华为才能背靠硬核技术,实现专利费的收取。
而随着专利许可收费模式的持续完善,华为的专利战也将进入更深层、更惊险、更广泛的领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