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缴纳歌曲版权费?音乐版权维权过犹不及
因歌曲版权侵权而不断被索赔的KTV商家们已开始“反抗”。
近来,多家KTV采用较为“原始”的方式抗议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下称音集协)收取音乐版权费用。盛世音煌KTV拉起横幅称“抵制音集协第三次捞黑钱,我们不应诉”。大明星KTV横幅内容称:“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吃饭”。响应KTV商家“控诉”,江苏娱乐协会也于半个月前发文呼吁暂停缴纳歌曲版权费。
多家KTV与江苏娱乐协会呼吁暂停缴纳歌曲版权费的背后反映着音乐行业形成良好版权秩序的困境。“‘暂停缴纳歌曲版权费有市场呼声’,但这并不代表其具有合理性。”恒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唐勇对这一事件评价称。
KTV商家音乐侵权案件多达5万余件
KTV商家拉横幅之举非空穴来风,而近年来版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也放大了侵权危机。
早在21世纪初的10年,KTV因侵害歌曲著作权而被告上法庭的案例并不常见。据知产宝数据库显示,2003年至2008年,各地发生的娱乐场所侵害歌曲著作权的裁判案件均为个位数。而到2012年,案例数量开始突飞猛进,每年裁判案例数以千计。
2017年,案件数量达到峰值一万四千余件。2003年至2019年,各地发生的娱乐场所侵害著作权案件多达五万一千余件。沿海城市广东、浙江、上海等城市为案件多发区。
其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8年审判的音集协与北京京瑞房产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一审更是成为典型案例。
在该案中,音集协称京瑞房产公司未经权利人许可,也未支付费用,而在其营业场所的点唱机中完整地收录了协会管理的46首音乐电视作品,侵犯了权利人的放映权、复制权。因而索赔20万元。
京瑞房产公司辩称,音集协公证的KTV场所是由北京瑞港餐饮娱乐有限公司(简称瑞港娱乐公司)承包经营的,根据双方合同约定,如遇法律责任应由瑞港娱乐公司承担,且瑞港娱乐公司经营的KTV包房只有7间,因此不同意音集协的诉讼请求。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京瑞房产公司虽提出KTV的实际经营者是瑞港娱乐公司,但并未就此充分举证,故京瑞房产公司应对使用涉案音乐电视作品进行KTV经营活动的行为承担责任。
因此,京瑞房产公司被判停止使用涉案的46首歌曲,并赔偿四万余元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该案的判决也为此后诸多同类案件的审判提供了参考依据。2008年后的10年,娱乐场所经营方败诉率极高,超百分之八十案件支持原告诉求或部分支持原告诉求。可以说,娱乐场所经营方在版权大战的初期就已不占上风。
音集协维权致金曲下架 饱受争议
从上诉案件中其实可以看出,在成立之初,音集协初战告捷,其提起的诉讼成为典型案例,这也暗示着此后在同类案件中,其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那么,音集协究竟是个什么角色?
音集协是经国家版权局批准成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成立于2008年6月24日,依法对音像节目的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实施集体管理。2008年以来,音集协先后与多位权利人、多家权利单位签署了《音像著作权授权合同》,以信托方式获得了多首音乐电视作品的放映权、出租权、广播权、复制权。因此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对音乐电视作品遭受侵权的行为提起诉讼。
但让音集协陷入舆论争端中的并不是诉讼,而是一纸公告。
2018年11月,音集协发布了《关于停止使用部分涉诉歌曲的公告》,要求各KTV终端生产管理商和卡拉OK经营者删除或不向消费者提供6609部音乐电视作品。
在6000多首“被下架”的作品中,不乏《恰似你的温柔》《十年》《K歌之王》《死了都要爱》等热门歌曲。
这一事件随即引发了媒体关注,音集协也由此陷入舆论风波中。媒体也将国内KTV歌曲产业链的诸多弊端挖掘出来:曲库作品方面,一些VOD商收集的音乐作品多达几十万首,但音集协曲库中的歌曲是否完全覆盖这些音乐作品成谜,KTV经营者不知道自己的曲库里“哪些正版哪些盗版”;合同方面,音集协与KTV经营者签订“反担保条款”,即“只要缴费所有歌曲版权问题都由音集协负责处理”,这一方式难言合理;收费与分配方面,音集协一边按照房间数向KTV收取歌曲使用费,另一边根据点击次数给权利人分配版权费,由于收费与分配方式不匹配且具体的分账数据不透明,因而遭到权利人指责。
尽管音集协代理总干事周亚平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称,歌曲MV下架并非强制执行,且只包括与音集协有合作关系的KTV经营者,要求删除的也只是某些特定版本,但这依然引发了广大经营商的不满。
打着维权大旗的音集协没能获得消费者与经营方的普遍支持,但唐勇认为,目前,我国大约有两万家左右KTV门店,版权侵权的现象普遍存在。用户对KTV的需求是海量的歌曲曲库,而经营者逐一获得授权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太高。保护好、管理好音像版权市场,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让 KTV经营者依法支付版权费;让音乐权利人更加有动力地投入到创作中;让音乐市场繁荣、健康发展。“从这一角度而言,音集协作为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我国音乐版权市场的规范化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互联网巨头们也为音乐版权“头疼”
关于音乐版权“江山划分”,还需从四年前谈起,彼时,QQ音乐占据大半壁江山;酷狗音乐紧随其后;天天动听、百度音乐穷追不舍;网易云音乐后来居上,国内音乐市场如火如荼。
随着互联网巨头们纷纷进场,版权纠纷时有发生。。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了“最严版权令”——《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只一个月左右,阿里、百度、腾讯等音乐平台就下架未经授权音乐作品220余万首。这也被业内称为数字音乐正版化标志性事件
2014年末, QQ音乐起诉网易云音乐,称后者有623首歌曲侵犯了腾讯的“专用信息网络传播权”,次年初,网易云音乐又起诉QQ音乐中的202首歌曲侵权。
2016年7月15日,腾讯把旗下的QQ音乐业务与中国音乐集团(CMC)进行合并,将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统归为腾讯音乐。合并后的QQ音乐、酷狗、酷我等产品和品牌依旧保持着独立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国内音乐市场逐渐形成以腾讯音乐为首的“一超”多强的局面。
2017年8月,腾讯音乐因其享有独家版权向网易云音乐提起诉讼,致使网易云音乐一批港台歌手(梁静茹、容祖儿等)歌曲被迫下架。
截止今年一季度,腾讯音乐库里已经收录了来自国内外音乐唱片公司超过3500万首的版权歌曲,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其在拥有海量曲库的同时也拥有了强大的竞争力。而根据此前彭博社报道显示,腾讯正计划收购维旺迪集团(Vivendi SA)旗下环球音乐(Universal Music)10%的股份。一旦收购成功,腾讯音乐在上游版权领域的优势或将将进一步释放。
但据艾瑞网报道,分析腾讯音乐的新一季财报可以发现,在投入重金购买大量版权之后,腾讯音乐的营收来源却没有集中体现在音乐服务这条主线上。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版权在线音乐却不是创收重头。
各大巨头在争夺版权市场的同时仍需顶住创收的压力。
维权过犹不及 音乐行业如何度过“阵痛期”
有观点称,中国音乐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免费期,为音乐买单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成为一种普遍共识,目前正处于音乐版权整顿的“阵痛期”,而现行的音乐版权保护有些过于激进,存在诸多问题。
对此,唐勇认为,从“免费使用”到“付费使用”,更多的是一个意识转变过程。无论是从社会的接受程度,还是法律层面来说,都需要一个缓冲期间,这离不开著作权人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
据相关平台裁判文书检索显示,涉音乐著作权维权案件正逐年增加,面对大量的民事判决,版权收费问题尚未有效规范,音乐版权问题依旧困难重重。任何版权市场的净化,都需要社会多方面的综合努力。目前这些出现的问题并非都来自司法本身,还有市场诸多因素的交集所致。
那么,在现有版权环境下,音乐版权市场如何实现良性循环?唐勇提出建议称:“不能仅依靠司法手段,还需市场手段综合调节。坚持协同监管,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约束作用、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以及消费者组织、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实现社会共治。”
在司法层面上,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鼓励当事人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此外,还应形成通用可循的同类案件指导机制,不“和稀泥”,果断快速处置案件,指引版权市场的良好走向。
从行业角度而言,需多加引导行业尊重版权,重视合规经营。行业维权组织应建立透明合理的授权收费和分配体系,根据全国不同区域卡拉OK经营的不同规模和水平对收费标准予以合理调整,调解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地方娱乐行业协会应该响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引导企业强化主体责任。企业层面也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譬如支持允许用户使用自己手机里注册的APP进行点唱等形式来分化和补充用户所需的曲目,或者单曲付费等,这样可以平衡和改善现有版权问题,化解暂时的版权短板。版权企业也应推行更多版权分销渠道,使得有需求的企业能更快速、便捷的使用到版权曲目。
消费者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版权意识,以更包容的心态来支持正版,这样的观念与心态更有利于消费者自身利益。